怎么喝水,才是适合中医养生?不是多喝水,也不是少喝水

首页 > 健康养生 > 中医 > 正文 2021-06-16

发表自话题:怎样才叫养生

“生病了就要多喝水”,这是生病了,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也常听到西医医生说“多喝水”,而中医自古以来,从来没有提醒“多喝水”。中医是治人的,不管体质状况地多喝水,是违背中医的辩证论治。因为,即使身体缺水的人,也不一定是因为没有喝够水的原因,而很多人是因为身体没有利用水的能力,这种人基本都是脾虚,再多喝水,只会加重体内水湿停留,反而还会引发更多的疾病。

《伤寒论》中说的:“其不晓病者,但闻病饮水自愈,小渴仍强与饮之,因其成祸”。意思是病人没有感觉到口渴,或稍微有一点口渴,周围的人为了让他尽早痊愈,想方设法让他多饮水,出发点虽然是好,却不知这样反而让病情加重,甚至缠绵难愈,因多喝水而成祸患。

口不渴,或不想喝水,是一个重要的中医病症信号,常表示体内不热,或寒。因一个正常人的代谢,即使感觉不到出汗,身体也会通过皮肤无感蒸发水分,身体的水分就会随之减少,此时,人就会缺水而本能地感到口渴。感觉不到口渴的人,是因为缺乏这种无感蒸发的能力,该代谢,该蒸发的,没有能力代谢,蒸发出去。所以,身体就不缺水,不口渴,也不想喝水。这些不口渴的人中,大多不喜欢喝凉水,一喝水就尿,面部眼睛很容胖肿,凡此种种,都是水液蒸发不足,在中医就是阳气不足,不能蒸腾气化。

为什么水喝多了反而不利于病情?

《黄帝内经》说“火为阳,水为阴”,水这种阴性的物质进入人体后,肯定要消耗人体阳气来温化,来运化。喝入水的利用,需要阳气的蒸腾气化,而此时生病了,阳气往往处于相对不足状态,这样的情况下饮入过多的水,就要消耗大量阳气,加重阳气不足,同时还会增加体内的水湿,无疑是让病人雪上加霜。

如果喝冷水,身体会调用全身之力,来加热冷水到体温的温度36-37度,这要消耗很多热量,阳气,否则,达不到适应的温度,生物酶就不会消化食物。如果暴饮,一次喝入水多了,给身体的增加很多负担,久之,都会伤脾胃功能,伤阳气。脾虚的人,本来阳气就虚,功能低下,水喝多了,不但不能为身体所用,还会消耗本来就不足的阳气,对这种人,不但要忌讳多喝水,更要忌用冷饮。喝水,也是少量多次的温水。

《伤寒杂病论》中说:“至七八日,大渴欲饮水者,犹当依症而与之,与之常令不足,勿极意也,言能饮一斗,与五升,”意思是病了几天后,感觉非常口渴,喝不喝水?还要依据症状而定,适当饮水原则:让病人总感觉稍稍还有点口渴,而不开怀畅饮,比如能喝一瓶,只喝半瓶。这样做的目的是让病人的阳气,始终处于主导地位,阳气足,才能抵御病邪,以利于疾病的痊愈!

当出现《伤寒杂病论》的“若饮而腹满,小便不利,若喘若哕,不可与之也。”意思是喝水后,感觉腹部胀满,小便不顺畅,或者喝水后出现气喘、呕吐等情况,都表示阳气太虚弱,已经不能对喝入的水蒸腾气化了,这时候是不能喝水,再消耗阳气了,否则会加重病情。

平时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喝水呢?

首先每天需要喝够足量的水,一般去掉吃饭喝汤,单纯的饮水要1500-1800毫升,相当于3~4瓶矿泉水的量。这些水要少量多次的喝进去,而不是一次性喝大量的水。当然,这只一个参考量,具体根据自己体质不同有变化。

不要喝冷水,特别是到了夏天,很多人喜欢喝冰饮,冰冻饮料啤酒等,这是对身体的伤害极大。

总之,正常情况下,不渴不饮,小渴少饮,大渴适度饮,不能暴饮,要喝温水,不喝烫水与凉水。

如果有喝水难受,口不渴,喝了就尿,眼睛和面部很容易胖肿,舌苔白腻齿痕等问题,更要适量喝水,一般中医用健脾利湿的中药,比如参苓白术丸、人参健脾丸等。这表示脾胃已经很虚寒了,脾不能运化水湿,导致体内水湿比较重。所以要温脾阳,就是用湘中桂附理中丸,白通四逆桂附理中辈,大温大热脾胃,脾胃温热,化生阳气旺,才能对喝入的水蒸腾气化,循环起来,该吸收的吸收,该排的排,那么身体需要水时,就会感到口渴,喝入的水也可以利用起来,没有水湿停留,就没有注水肉,而出现面部眼皮的胖肿,舌苔也不再白腻等,当然,人也有更有活力,精神。

标签组:[健康] [养生] [中医] [阳气不足

上一篇养生|春季怎么才能不上火

下一篇【佟话人生】走路能养生,走错却伤身!如何才能越走越健康

相关阅读

相同话题文章

推荐内容

热门阅读

0.32909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