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法实施以来中医药事业取得积极发展成效

首页 > 健康养生 > 中医 > 正文 2022-03-01

发表自话题:中医养生力量

  “我国实施中医药法三年多来,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逐步提升,支撑保障作用不断加强。”6月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医药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中医药法颁布施行以来,我国不断制定完善配套制度,召开全国中医药大会,出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医药事业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健康文化素养提升、开放发展等方面成效明显。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是我国第一部中医药领域的基础性、纲领性、综合性法律。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理事、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田侃在采访时表示,中医药法实施三年多来,中医药管理的责任、范围、权限得以逐步明确;吸纳确有专长中医医师,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中医药特色服务力量;各地将中医药工作摆在更突出的位置,为实施中医药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养生保健治未病、治疗和康复重大疾病、保护人民健康、精准扶贫、传播中华文明等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医办医规模持续增长

  基层医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中医类机构、床位及人员数较2018年均有所提升。截至2019年末,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65809个,较2018年增加5071个,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较2018年增加9.5万张,全国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达76.7万人,较2018年增加5.2万人,增长7.2%。

  基层是服务人民群众最直接的地方,也是中医药人才大有可为之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司长卢国慧介绍说,“十三五”期间,已为长期扎根基层的名老中医药专家建立了900多个工作室,计划再建1000个左右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力争实现县级中医院全覆盖,鼓励中医药专家扎根基层、服务百姓,打造一支群众身边的名中医团队。

  中医医师队伍建设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田侃直言,在现实中,中医医师队伍建设仍需进一步建全,“民间中医队伍监管难度较大,现实中可能存在中医(专长)医师超范围执业、诊疗技术不规范等问题,影响着中医行业的发展和中医医师的整体形象。”田侃建议加快制定传统中医医师管理办法,基于中医医师分类管理的原则制定合理的中医医师执业准入制度,规范中医(专长)医师的行为。

  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大

  师承教育贯穿始终

  人才是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的关键,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十三五”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相关部门相继推出了一批促进人才发展的政策举措,也推出了一批人才培养的项目,还评选表彰了一批以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为代表的先进典型,在营造人才成长良好氛围、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方面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中医药法第四章专门对中医药人才培养进行规定,明确要求完善中医药学校教育体系,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加强对中医医师和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培训,组织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等。

  田侃通过调研发现,中医药法实施后,高等中医药院校数量有所增加,中等中医药院校数量则有所减少,此外,近些年设置中医药专业的高等和中等西医药院校数量和非医药院校数量均呈增长态势。在中医药专业在校人数方面,2017—2019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在校学生人数呈增长趋势,“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学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

  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医药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持续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探索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了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有机衔接,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

  “中医医师师承教育最大特点是以临床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可以有效继承老师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又可以在跟师随诊过程中打下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田侃表示,在中医临床实践教学中,可以考虑由高校承担在职人员教育的中医药理论培训任务,同时在校学生也可对等享受到由中医院资深中医医护人员教授的中医相关技能培训,实现中医院临床基地与高校中医药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同时,在制度层面加大对中医类高等院校资源配置的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院校为学生减免学费、提供资助,适当放宽对中医从业资格和学历考试的限制,为基层中医医疗机构培养“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的真正实用型中医药人才。

  鼓励中西医相结合

  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中西医相结合是中医药法中明确规定的内容。中医药法明确了国家鼓励中医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国家鼓励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等,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中医药研究方法,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促进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继承和创新。还规定,国家采取措施,加强对中医药基础理论和辨证论治方法,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和重大疑难疾病、重大传染病的中医药防治,以及其他对中医药理论和实践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的项目的科学研究。

  中医药法实施以来,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医药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显示,我国实施“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开展“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推动建成40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支持建设54个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调查活态性中医药传统知识近3000项。

  报告还明确指出,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更堪称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主任袁杰表示,中医药法坚持和鼓励中西医结合,是符合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中医药法明确了中医药事业的重要地位,稳定了中医药队伍,保障了中医药积极作为的空间。疫情防控工作中,中医药作为重要医疗力量,有组织有建制地投入到抗疫前线,中医药从参与者变成了主力军。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介绍说,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通过症状收集和临床分析,即可确定中医治疗方案,迅速用于临床救治,具有快速反应、迅速应对等优势。中医药的及早使用、快速改善症状,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重视中医药文化传承

  中医药振兴发展面临大好时机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医药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在中医药事业发展进步过程中,中医药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了解和认可。在国内,我国推动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我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普及率达92.46%;在海外,中医药已传播到196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疗效被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认同。

  卢国慧表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要求“把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中小学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作为“十四五”期间一项重要工作,国家中医药局将会同教育部进一步加大力度,一方面继续把教材做好,推动各地做好读本;另一方面做好课程设置、模式设置,使中医药文化教育能够跟学校教育有机结合,把中医药文化孕育的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孩子们的成长中,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发挥中医药作用。

  中医药法明确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中医医疗机构建设纳入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举办规模适宜的中医医疗机构,扶持有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医疗机构发展。”

  田侃认为,这为中医药文化传播和发展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环境,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中医药文化传播,可以使更多的民众了解中医药,在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同时,推动中医药的健康发展。”公众对中医药的了解和认可,为中医药产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中医药产业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产业。

标签组:[中医

上一篇青年人更需要养生 花水木米餐药食同源助健康

下一篇中医养生的三大宝:精、气、神

相关阅读

相同话题文章

推荐内容

热门阅读

0.4604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