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三月的风六月的雨,春季养生宝典请查收!

首页 > 健康养生 > 中医 > 正文 2021-07-03

发表自话题:中医四季养生的原则

在保养身体方面,古代医家在我国的最早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便提出“四气调神大论”的思想。

所谓四气,指的是春、夏、秋、冬的季候特点及其变化规律;调,就是调节、调理的意思;神,指的是人的情志活动。

它主要表达的意思是:人要顺应四季气候变化去调理自己的精神情志,以保持机体内阴阳的相对平衡,从而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养身总体原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黄帝内经》谈到健康长寿的根本时特别强调“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所谓“法于阴阳”,就是按照自然界变化规律而生活起居,就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四季变化而适当增减衣被等。

“和于术数”,就是根据正确方法进行调养锻炼身体,如适量运动、合理饮食、生活规律、戒烟限酒、不过度劳累等。

另外天热会出汗也会大量消耗阳气,而汗的生产,也有阳气的参与,另一方面自身体温调节也要消耗大量阳气。

整个四季中,特别是春夏之际“养阳”都不能忽视,因为阳气更易亏耗。大量出汗的活动是不适合肿瘤患者及相对体质较弱的人。

春季饮食原则

春天草木萌发,万物生长就如同“肝木”一样茂盛生长,此时人体肝气也一样,处于最足的状态,肝火最旺,要注意调节肝气,防止影响与肝脏密切相关的胆、脾等脏腑的功能。顺应这个季节人们也最容易生脾气发火,要是再加上不注意休息、饮食,就会严重地影响到身体健康。

中医理论中有个重要的病机为“肝旺脾虚”。

肝气太旺,气血会过度流注于肝经,脾经就会相对显得虚弱,出现脾虚的腹泻、困倦等症状,这时候可以服用红枣、山药薏米粥来健脾养血。

同时,春天阳气萌生,人体的阳气开始不断向外散发,皮肤毛孔便随之展开,此时便十分容易感染风寒,也常有人在此期间染上咳嗽病,因此,春天一定要注意不能着凉,就像老百姓说的要“春捂秋冻”。

春天是阳气生发之季,人应该顺应天时的变化规律,在此时通过饮食调养阳气来保持身体的活跃生长。

总的饮食原则为:

主食要以高热量食物为主,如适当加入豆类、花生等热量较高的食物;

摄取足够的优质蛋白质,多食用奶类、蛋类、猪牛羊瘦肉;

摄入充足的维生素,水果、青菜富含维生素,维生素亦是增强体质、抵抗疾病的重要物质。

阳春三月,补好身体全年都能健康。春季由于气候原因,一天之内气温常变化很大,冷热不停交替,体内蛋白质分解加快,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注意补充蛋白质,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鱼肉、豆制品等。

春季通常天干物燥,此时人体水分也十分容易流失,造成大便秘结,痰液稠厚,大肠癌患者和肺癌患者更应该多注意补充水分。

春季运动原则

春季三月,万物复苏,自然界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同样也是人体内各种器官功能逐步恢复,新陈代谢逐步加速的时期,此时肿瘤患者加强功能锻炼有利于机体的康复。

人们应当顺应这种自然环境的特征,早起,出去散散步,做一些和缓的运动,以便使精神承受春天万物的生机而舒畅活泼,充满活力。

如果违背了这种规律,则容易伤及肝脏,以致到了夏天容易发生疾病,出现寒性病变,形成阳气不足的病症,比如怕冷、少汗或者无汗等。

同时,春天时病毒、细菌等也将处于活跃繁殖状态,这时候防止病毒、细菌感染很重要。

春季六节气养生的宜忌亦不同

立春为春季刚刚开始,寒冬刚过,气温尚未完全回升,“春捂”很重要。

在古籍《千金要方》中,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在《老老恒言》提到,“春冻半泮,所以养阳之生气”,同时各种流行性病毒、细菌开始活动,所以常开窗户,加强锻炼。

雨水时令中,《黄帝内经》说“春主肝”,意思是肝脏在春季活动比较旺盛。而肝气旺盛时,肝木易克脾土,从而使脾胃功能减弱,导致腹泻、腹痛等症状。同时,因为降雨的增多,湿气加重,湿邪易困扰脾胃。

所以,在这一时期,脾胃的养护,健脾利湿很重要:

惊蛰随体质不同调理不同;

春分气节平分了昼夜、寒暑,注意保持人体内部阴阳平衡;

清明天气比较阴凉,多注意补肾、调节阴阳虚实等方面;

谷雨空气湿度逐渐增大,注意调节人体内部环境以适应外部环境。

标签组:[健康] [养生] [中医] [阳气不足] [易加医

上一篇中医养生——养脑_古代

下一篇春季养肝与忌食和食物属性

相关阅读

相同话题文章

推荐内容

热门阅读

0.32698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