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266年建立西晋后,为何延迟14年,到280年才灭亡东吴?

首页 > 历史 > 正文 2021-05-27

发表自话题:晋朝多少年

280年,中国历史发生了一件大事:西晋灭吴,三国归一。

如果从曹丕220年篡汉开始算起,三国历时60年。如果从董卓189年进京开始算起,汉末三国历时91年。这段历史经过《三国演义》的演绎,已然在中国人尽皆知,曹操及其文臣武将、刘备及其文臣武将、孙权及其文臣武将的故事,不论读书与否,人们多少都知道些典故。至于西晋和东吴斗智斗勇的故事,相信很多人就很陌生了。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用四回的篇幅讲述曹魏灭蜀、钟会之乱和西晋建立,紧接着用一回的篇幅写西晋灭吴。似乎,东吴比季汉好灭,西晋建立后,以摧枯拉朽之势,分分钟就灭掉了东吴,统一了天下。实际上,东吴在西晋建立后,又存在了15年,也就是说,东吴和西晋对峙15年后才灭亡。在这15年间,西晋在做什么?东吴又在做什么呢?

266年,西晋和东吴对峙图(出自@史图馆)

暮气沉沉的西晋

譬如周末后,周一开始工作的清晨,好心情很重要。一个新王朝建立时的气势同样也很重要。贾谊用“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来形容秦始皇建立秦朝时的情形,因此,秦朝开国时的气势可以用“霸气”来概括。刘邦建立西汉、刘秀建立东汉,皆以武力开国,由于他们受局势影响,不得不向既得利益妥协,但是霸气仍在。而司马炎建立西晋,显然缺少这种霸气。

自司马懿249年发动高平陵政变,攫取曹魏最高权利以来,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两代三人用尽血腥的手段清洗政敌,甚至不惜当众弑君,得以鸠占鹊巢,在幕后实际主持曹魏的政务,把曹氏的天下变成了司马氏的天下。265年,已经加九锡的晋王司马昭猝死,世子司马炎接过父亲的权力棒,在266年接受魏元帝曹奂的禅让,正式称帝,建立西晋。司马炎大封宗室的时候,又大封功臣,且看这些功臣的家世和主要功绩:

石苞,渤海南皮人,家世寒微。本人被司马师提拔,佐司马昭平乱有功。

陈骞,临淮东阳人,父亲陈矫是魏司徒。本人被司马昭提拔,佐司马昭平乱有功。

贾充,平阳襄陵人,父亲贾逵是魏豫州刺史。本人被司马师提拔,佐司马师、司马昭平乱皆有功,替司马昭诛魏帝曹髦,受司马昭之命改魏法律。

裴秀,河东闻喜人,父亲裴潜是魏尚书令。本人被司马昭提拔,佐司马昭平乱有功,受司马昭之命改魏官制。

荀顗,颍川颖阴人,父亲荀彧是汉尚书令。本人被司马懿提拔,受司马昭之命改魏礼仪。

……

西晋建国时的三公九卿绝大多数是皇室贵胄和世家大族,而世家大族互相联姻,在皇族圈外形成了一个盘根错节、不容侵犯的利益集团。魏文帝曹丕篡汉前,采纳陈群的建议,实行九品中正制,以笼络世家大族,世家大族在朝中的势力由此进一步做大。当曹爽实行变法,加强中央集权,损害世家大族的利益时,世家大族索性抛弃曹氏,联合司马懿发动政变,为司马家族崛起奠定了基础。此后,司马家族在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的带领下,在众多世家大族中取得独尊地位,并最终取代曹氏,建立了西晋。

司马懿的影视剧形象

西晋的建立,与其说是开创新朝,不如说是司马氏从幕后走到台前,取得了名副其实的天子地位。在这个过程中,司马家族和众多世家大族为自身利益,相互妥协,相互利用,共同推翻了曹氏的统治。接下里,就是亘古未变的历史难题了:胜利者们如何分果果?

司马家族在新王朝的统治集团中独占鳌头,同时也防范其他世家大族做大,这是历史的惯性,自不必多解释。而其他世家大族为垄断权力,在依附司马家族的前提下,从合作走向分裂,最终形成了两大派系:一派以贾充、荀顗、荀勖、冯紞为首,另一派以任恺、庾纯为首。这些官二代和富二代们身为开国元勋,精力充沛,却不以精诚合作、操劳国事为重,反而用来结党营私,明争暗斗,排斥异己,致使朝廷乌烟瘴气,就连晋武帝也看不下去,出面撮合两派,当然,两派对晋武帝的撮合都不理不睬,甚至愈加放肆起来。最终,贾充及其党羽合谋,把女儿贾南风嫁给太子司马衷,采用和皇族联姻的手段,在党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把任恺、庾纯驱逐出权利中心,取得了胜利。而在伐吴问题上,贾充持坚决的反对态度,这就人为地造成西晋伐吴之策长期议而不绝,一直拖而再拖。

对晋武帝来说,世家大族的纷争有利于自己巩固皇权,他可以睁只眼闭只眼,但对另一股潜在的威胁,他就不能坐山观虎斗了,这便是宗室。晋武帝的曾祖司马防生有八子,祖父司马懿生有九子,父亲司马昭生有九子,反之,魏文帝曹丕生有九子,魏明帝曹叡没有儿子,其余魏帝皆少年天子,用数学上的比较法来分析魏亡晋兴,司马家凭其人数优势击败了曹家。不过,司马家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他们如同那些世家大族,也有权力纷争,其中,齐王司马攸对晋武帝的威胁最大。

司马师暴死后,由于没有儿子,弟弟司马昭便继承了哥哥的地位,因此,司马昭一直对司马师心怀感恩,他不仅把自己的次子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甚至打算立司马攸为世子,把江山还给哥哥。最终,晋武帝在贾充等人的支持下成为世子,继承了父亲的地位,先成为晋王,后成为天子,然而,司马攸准继承人的身份一直没有消失。

276年,晋武帝感染瘟疫,差点死去,在他患病期间,朝野不顾晋武帝已立太子的事实,产生了晋武帝一旦驾崩便拥戴司马攸继位的想法,此时的贾充既是晋武帝的亲家,也是司马攸的岳父,当支持司马攸的大臣劝贾充拥戴司马攸时,贾充的态度却暧昧不清。晋武帝病愈后,防患于未然,开始采取措施打压司马攸,并借立皇后之机扶持杨氏外戚,又在277年改封非司马昭系的宗室藩王,强迫这些藩王离开京师,同时封自己的儿子们为藩王,提升了晋武帝系在司马家族中的实力。

晋武帝的影视剧形象

晋武帝继位后,在现实政治面前,一方面提防世家大族做大,一方面提防宗室藩王做大,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内斗中,自然无暇考虑伐吴问题。不过,现实政治对历史进程的影响通常很隐晦,战争对历史进程的影视就明显多了。西晋建立后,东吴对西晋的挑战详见下文,与此同时,西晋和北方少数民族的矛盾也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北方少数民族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大量内迁,弥补了中原人口,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却没有换来社会地位的提高,依然受到中原王朝的不公平待遇,他们积怨甚深,时刻准备武力反抗中原王朝。269年,鲜卑人秃发树机能发动叛乱,这场叛乱持续十年,河西、陇右烽火连天,西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平叛,却不见成效,279年,名将马隆一举平定秃发树机能的叛乱,方才稳定西晋的西北地区。秃发树机能是西晋的肘腋之患,匈奴人刘猛在271年叛乱出塞,再一次昭示了自东汉初年便依附中原王朝的南匈奴人亦非安分之辈。而在西晋境外,鲜卑拓跋部在蒙古地区崛起,鲜卑慕容部在东北地区崛起,又给西晋边境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压力。于是,少数民族问题更让晋武帝无暇考虑伐吴问题。

此外,世家大族追求骄奢淫逸的生活开始出现苗头。较之秦朝、西汉、东汉开国时的情形,西晋开国时的内外形势呈现出一种末世景象,这不禁让人唏嘘。在如此糟糕的形势下,无怪乎西晋统治集团不能提早完成统一天下的任务。

倔强傲娇的东吴

266年,晋武帝继位时,东吴皇帝是大名鼎鼎的暴君孙皓。孙皓是孙权的孙子,孙权第二任太子孙和的儿子。自孙权第一任太子孙登死后,东吴内斗不息,孙和只做了几年太子便被废,余生凄惨,不得善终。孙皓成长在残酷的政治环境中,在叔叔孙休继位后,被封为乌程侯。264年,孙休死后,孙皓被大臣濮阳兴和张布拥立为皇帝,这年,孙皓23岁。同年,钟会之乱结束,中国南方只剩下东吴一个政权。

孙皓或许是受祖风的影响,加之充满阴影的经历,这让他在治理东吴时,特别喜欢杀伐果断、崇尚武力。孙皓刚继位便和濮阳兴、张布发生权力冲突,并诛杀濮阳兴、张布,夺取实权。而后,孙皓不断利用谶语和祥瑞神话自己,以图巩固自己的皇位。孙皓明白,杀戮能起到威慑人心的作用,神话能起到拔高自己的作用,要迅速提高威望,建立军功则是最佳途径,因此,孙皓对西晋没有采取守势,而是采取攻势。

孙皓的漫画形象

孙皓明知难以战胜西晋,仍然对西晋边境发动了一次次进攻,以图建立军功,而西晋采取远交近攻之策,继承曹魏扶持交趾对抗东吴的政策,和东吴展开了一场漫长的战争。263年,交趾郡背叛东吴归附曹魏,孙休派兵讨伐,不能取胜,曹魏由此在东吴后方插入一颗钉子。西晋建立后,晋武帝加强对交趾郡的控制,直接派兵增援交趾郡,在268年大败东吴的军队,斩杀吴将刘俊和修则。孙皓不甘失败,在269年派虞汜、薛珝、陶璜率步军,李勖、徐存率水军,分兵两路讨伐交趾郡。270年,李勖、徐存因海道难行,撤兵回国,被孙皓诛杀。271年,虞汜、薛珝、陶璜经过苦战,收复交趾郡,擒杀西晋将领,乘胜降服九真郡和日南郡,成功拔掉了西晋安插的钉子。

272年,东吴和西晋又在西陵爆发了一场大战。西陵,也就是夷陵,50年前,刘备的军队和孙权的军队也曾在这里鏖战,结果,吴军统帅陆逊火烧连营,大败刘备,战后,孙权改夷陵为西陵,派重将陆逊、步骘经营西陵,把西陵打造成为一座边境要塞。步骘死后,其子步协、步阐相继镇守西陵。这年,孙皓召步阐入京,任命步阐为绕帐督,步阐怕被孙皓杀害,决定叛变东吴归降西晋。随后,晋武帝派羊祜、杨肇、徐胤三路出兵,救援步阐,以图占领战略意义的西陵,孙皓亦派陆逊之子陆抗讨伐步阐,迎战晋军。陆抗面对数倍于已的敌人,镇静自若,留部将坚守江陵,以牵制羊祜和徐胤;自己亲率主力到西陵作战,内围步阐,外拒杨肇。陆抗发挥自己出色的军事才能,击退杨肇,收复西陵,擒杀步阐。西陵之战后,羊祜被迫采取守势,使用攻心战,和陆抗上演了一场礼尚往来的战争佳话。

西晋在交趾和西陵损兵折将,两战皆败,极大增强了孙皓抗晋的信心,也极大削弱了西晋灭吴的决心。另一方面,孙皓也达到了凭战功树立个人权威的目的,在滥施淫威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当然,他不敢得罪那些世家大族,毕竟,这些世家大族是东吴政权的顶梁柱,就如陆抗,他多次犯颜直谏,在官场依然平步青云,一直到274年去世为止。于是,东吴国内发生了一种十分奇特的现象:孙皓得世家大族的支持,频繁对没有家族背景的官员实行惩罚;而对孙皓不满的各种势力屡次反抗,皆不能成功。

就这样,东吴在孙皓的治理下,动乱虽然不断,但依然有能力对抗西晋,甚至在某些时候取得优势。

271年,西晋和东吴对峙图(出自@史图馆)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在乱世,混乱能让小国受益,东吴便是如此。西晋自建国以后,内忧外患不绝,晋武帝纵然有心灭吴,也分身乏术,孙皓抓住这次历史机遇,把东吴打造成一个带刺的小国。

晋武帝在276年前的表现可以用平庸来形容,他在266年建立西晋后,用一种无为而治的方式治理天下。276年的政治危机爆发后,晋武帝开始主动采取措施加强皇权,消除政治隐患,敉平国家内乱,布局灭吴事宜,使西晋的发展走向正常轨道。时间来到279年后,晋武帝基本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为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像孙皓那样,谋求建立无人能及的军功,把灭吴提上日程,在当年11月出兵20万,以心腹贾充、杨济为正副统帅,以琅琊王司马伷、王浑、王戎、胡奋、杜预、王濬、唐彬为诸路大将,大举伐吴。280年3月,西晋以泰山压顶之势拔掉东吴的一个个刺头,占领建业,孙皓投降,至此,三国时代宣告结束。

灭吴之战结束后,晋武帝的大愿实现了,他又回到了无为而治的状态,这次,天下一统,真的太平了,他可以任意妄为了。几年后,他顶住群臣的劝谏,把齐王司马攸赶回封地,致使司马攸愤恨而死。又几年后,他所有的儿子们已经长大,他再次大封诸子为藩王,使司马炎系在司马家族中取得独尊地位。从此,这天下,彻底变成自己的家产。

灭吴之战结束后,世家大族追求骄奢淫逸的生活时再也不用遮遮藏藏,因此,天下一统,真的太平了,他们可以任意妄为了。石崇和王恺疯狂斗富时,晋武帝不甘寂寞,资助舅舅王恺,终究没能打败石崇。世家大族,是“太康之治”的主角,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太康之治”的风向标。

晋武帝在不触动世家大族利益的情况下走向了人生巅峰,290年,晋武帝驾崩,他留下了一个脆弱的、宗室和外戚相互制衡的权力结构。紧接着,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相继爆发,西晋走向灭亡,晋元帝在东吴故地建立东晋,天下再次分崩离析。

标签组:[历史] [中国历史] [东汉] [三国] [晋武帝] [晋朝] [游牧民族] [魏晋南北朝] [西晋] [司马攸] [贾充] [孙皓

上一篇为什么说西晋一统天下30多年就灭亡,和开国君臣脱不了干系?

下一篇匈奴在几十年内就把西晋消灭了,主要是哪些因素导致的?

相关阅读

相同话题文章

推荐内容

热门阅读

0.08423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