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周朝历史
周朝(前1046-前256)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周朝历代皇帝有哪些?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周朝历代皇帝的列表及简介,希望对你有用!
西周:
始于文王,终于幽王,共13帝。周朝的始祖名弃,帝喾的后裔,弃曾做过尧,舜的农师。周朝姬姓。
◎文王 姬昌 (前1152-1056)在位51年 中国商代末年西方诸侯之长。姬姓,名昌。古公亶父之孙,季历之子。商纣时为西伯,即西部诸侯(方国)之长。亦称“西伯昌”。相传西伯在位五十年,已为翦商大业作好充分准备,但未及出师便先期死去。周人谥西伯侯为“文王”。其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
季历死后,其子姬昌继位,他就是日后著名的周文王。他在位50年,主要功绩是为灭商做好了充分准备。他是很有作为的创业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文王在位,以商朝的一个“方伯”的面目出现,表面上臣服于商朝,暗地里却积极进行灭商的准备。他分化瓦解商朝的附庸,争取与国,成功地调解了虞、芮两国争田纠纷,使河东小国纷纷前来归附,诸侯都把文王看成是以取代商纣的“受命之君”。在虞、芮归附的第二年,文王向西北、西南用兵,为灭商建立了巩固的后方。接着向东发展,过黄河进攻耆、邗等国。沿渭水东进,攻占了商朝在渭水中游的重要据点崇,扫除了周在东进道路上的一个障碍,并且据有关中的膏腴之地。在伐崇的第二年,文王在沣水西岸营建丰邑,把政治中心迁于丰(今西安市西南)。至此,文王已完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包围,周人对商朝已经形成咄咄逼人的攻势。课本上的周武王、周公旦的画像,都来自汉代-山东武氏祠画像石。
商纣时为西伯,建国于岐山之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而被囚于羑里,后得释归。益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从,子武王有天下后,追尊为周文王,商末诸侯首领,史称西北侯,追封为周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先祖古公、父亲季历之法,倡导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的社会风气,使其领地的社会经济得以发展。与其子姬发在宝鸡蟠溪钓鱼台聘姜尚为军师,自岐山起兵率军攻伐殷商,是西周王朝的开创者。发明“文王八卦”和“文王六十四卦”,流传于世,《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被商王囚禁期间在狱中写了《周易》一书,在位50年。
他礼贤下士,有姜子牙等名辰辅佐,为以后灭商打下基础。据传文王死时97岁。
◎武王 姬发 (前1046-1042) 在位5年 周文王姬昌次子。中国周朝第一代帝王。他继承父亲遗志,于公元前11世纪消灭殷商王朝,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代名君。
武王姬发,父姬昌。即位后大举伐商,并于牧野,大败商军,纣王自 焚,商亡。武王建都于镐京。史称西周。武王死时54岁,在位5年。
武王为了巩固全国政权,日夜思虑,睡不好觉。他还同公旦讨论过在当时被认为地处天下之中的洛邑(今河南洛阳市内)营建东都,以便于加强对东方的控制。可惜他未能实现这个计划,在灭商后不久逝世。
◎成王 姬诵 (前1046-1020) 周武王子,即位时12岁。由周公旦摄政。之中,平定武庚(纣王子)叛乱,并大封诸侯。成王造东都洛邑。成王死时42岁。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害病死了。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那时候,周成王才十三岁,再说,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天子的职权。历史上通常不称周公旦的名字,只叫他周公。成王造东都洛邑。成王死时42岁。
◎康王 姬钊 (前1020-995) 当成王将崩之时,担心太子钊不胜任,乃命召公、毕公率诸侯以相太子而立之。康王即位之初,在召公、毕公辅佐之下,遍告诸侯,申之以文、武之业,继续推行成王的政策,进一步加强了统治,同时,先后平定东夷大反,北征略地,并且西伐鬼方。《小盂鼎》铭文所记对鬼方征讨,斩获众多,仅俘人即数以万计,故成康之际,天下安宁,旧史家夸称当时「刑错四十余年不用」。他统治时期,天下安宁,民不犯法,刑措40余年不用,号称为周朝盛世“成康之治”。
周康王二十五年(约公元前11世纪),周军进攻鬼方(今陕西西北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的一次作战。二十五年,为了消除边患,周康王命盂率领大军进攻鬼方。鬼方亦调兵迎战。经两次大规模作战,周军斩杀鬼方4800多人,俘获其4名首领及以下1.3万多人,还缴获了很多车马和大量牛羊。周军将鬼方又驱逐至远离镐京的汫陇和岐周以西。周西北边境暂安。
◎昭王 姬瑕 (前995-976) 在位2年 中国周朝第四代王。姬姓,名瑕。周康王之子。昭王欲继承成康事业,继续扩大周的疆域,从昭王十六年开始,亲率大军南征荆楚,经由唐(今湖北随州西北)、厉(今湖北随州北)、曾(今湖北随州)、夔(今湖北秭归东),直至江汉地区,大获财宝,铸器铭功。昭王十九年,他亲自统帅六师军队南攻楚国,全军覆没,昭王死于汉水之滨。南征的失败,不仅是周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也是楚国强大到足以与周王朝抗衡的一个标志,后来楚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雄踞南方,问鼎周疆。
周昭王在位19年,困扰害百姓而被船民设计淹死,葬于少室山(今河南省登封县嵩山中的少室山)。姬瑕自幼养尊处优,即位后又没有贤能的大臣劝谏、辅佐,所以生活很快就奢侈荒唐起来。他酷爱奇花异草,飞禽走兽,不少佞臣就投其所好,今天奉献珍禽,明天贡上异兽,以此博取赏赐和升官。
◎穆王 姬满 (前976-922) 在位55年 周朝第五代王。姬姓,名满。周昭王之子。我国历史上最富于神话色彩的君王之一。传说享寿105岁,在位时间约为55年(公元前976年-公元前922年),一说(公元前1001年-公元前947年)。中据汲县西战国墓所出土的《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喜好游历,曾于穆王13年-17年驾八骏之乘驱驰九万里,西行至“飞鸟之所解羽”的昆仑之丘,观黄帝之宫。又设宴于瑶池,与西王母做歌相和。据现代学者考证,周穆王西游之地应是里海黑海之间的旷原,这是中国与西域进行交流的最早史料记载。
◎共王 姬繄扈 (前922-899) 在位12年 西周第六代国王,谥号周共王.生卒年不详.周穆王子。穆王死后继位。在位12年,病死,葬于毕原。
姬繄扈继位时,国家因穆王远游,耗费了巨量财富,弄得国家财政十分空虚,经济上渐渐难以支持。但是,在许多场合又不得不维持着天子的架子。如为了表示赏罚分明,共王不得不将都城附近的土地陆继分封给诸侯和大夫,使自己直接支配的地域越来越小,收入越来越少。西周开始衰落下去。
◎懿王 姬囏 (前899-891) 在位25年 西周第七代国王,周共王之子,谥号周懿王。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懿王在位时间是公元前899年至前892年。懿王在位之时,周王室开始走上衰微之路。前892年周懿王崩,周孝王继位。
周懿王迁都槐里,在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南,传至幽王为犬戎所灭。
◎孝王 姬辟方 (前891-885) 在位15年 西周第八代国王,谥号周孝王。生卒年不详,共王弟,懿王叔。周懿王病死后夺位。在位6年,病死,葬处不明。
周懿王病死,理应由太子姬燮继位,但是太子懦弱无能,能干的姬辟方就乘机夺取了王位。
姬辟方即位后,一心试图复举周朝。他先振兴军力,在汧水、渭水之间的草原上开辟了一个大牧场,用重金招募行家来养马。有个应募者名叫非子,养的马匹匹膘肥腿壮,一年下来,马的匹数增加了一倍多,姬辟方十分满意,就将秦地几十里的土地封给他,做了附庸于邻近大诸侯的小国国君,这就是日后统一中国的秦朝的发源地。但姬辟方没有能等到实现振兴周室的理想,就病死了。
◎夷王 姬燮 (前885-877) 在位12年 生卒年不详。周懿王子,周孝王侄孙。孝王死后继位。在位30年,病死,葬处不明。
姬燮,原为懿王太子,懿王死,就由他继位,但他懦弱无能,被懿王叔孝王夺取了王位。孝王病死,诸侯又依据父子子继的定例,扶立他为帝。姬燮对诸侯十分感激,一改以前天子站在堂上受诸侯礼拜的惯例,变为朝见时步下堂来和诸侯相见,天子的威严了就大为下降。后来周天子与诸侯的矛盾又尖锐化,姬燮曾烹杀齐哀公。他在位朝间,被穆王迁居太原一带的犬戎不断地反叛,姬几次派兵征讨,都未能根除。
姬燮继位后的第三十年,病倒,立子姬胡为太子。 翌年姬病死。姬燮死后的庙号为“夷王”。
◎历王 姬胡 (前877-841) 在位16年 西周第十位国王,周夷王的儿子,在位37年(前878年—前841年)。公元前858~前828年在位。他在位期间,横征暴敛,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同时还剥夺了一些贵族的权力,任用荣夷为卿士,实行“专利”,将社会财富和资源垄断起来。因此招致了贵族和平民的不满。他还不断南征荆楚,西北方面又防御游牧部落,西北戎狄,特别是猃狁,不时入侵。与周边的少数民族也有矛盾。曾臣服于周的东南淮夷不堪承受压榨,奋起反抗。“国人暴动”后厉王只好逃出镐京,越过黄河,逃到周朝边境—彘(今山西霍县东北)。周共和十四年(前828年)死。姬胡的谥号是“厉王”。
召公、周公二辅相共理朝政,号称“共和”(公元前841年)。共和十四年(公元前828年),厉王死在彘地。太子静已在召公家长大成人,二辅相就一块儿扶立他为王,这就是宣王。宣王登位之后,由二相辅佐,修明政事,师法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的遗风,诸侯又都尊奉周王室了。十二年(公元前816年),鲁武公前来朝拜天子。
◎共和 (前841-827) 周,召共和 执政14年 周,召共和是指周定公与召穆公共同执政。此二人均为宗周的大贵族。
◎宣王 姬静 (前827-781) 在位46年 中国周朝第十一位王。姬姓,名静(一作靖),周厉王之子,死后被追谥为世宗。厉王时“国人暴动”,大臣召穆公虎将太子静隐藏在自己家中,被国人包围。召公以己子代替太子,使太子得以脱身。共和十四年(公元前828年),厉王死于流放地彘( 今山西霍县 ),大臣拥立静为王。宣王即位后,整顿朝政,使已衰落的周朝一时复兴。宣王的主要功业是讨伐侵扰周朝的戎、狄和淮夷。宣王四年(公元前824年),秦仲为大夫,攻西戎,被杀。宣王又命其子秦庄公兄弟5人伐西戎,得胜。五年,宣王与尹吉甫一起伐?狁(即西戎)于彭衙(今陕西澄城西北)。尹吉甫在征?狁战争中率师直攻至太原(今甘肃镇原一带),迫使?狁向西北退走。对于侵犯江汉地区的淮夷,周宣王命召穆公及卿士南仲、大师皇父、大司马程伯休父等率军讨伐,沿淮水东行,使当地大小方国中最强大的徐国服从,向周朝见。十八年,南仲派驹父、高父前往淮夷,各方国都迎接王命,并进献贡物。其时,宣王还命方叔率师征伐荆蛮(即楚国)。为了巩固对南土的统治,宣王将其舅申伯徙封于谢(今河南南阳)。宣王二十二年,继续西周早年的分封,封其弟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东)。
◎幽王 姬宫湦 (前781-前771)在位11年 中国西周末代君主。 姬姓,名宫湦(湦一作涅、湼),周宣王之子。出生于周宣王三十三年(公元前795年,据干宝《搜神记》记载)。宣王四十六年(公元前782年)即位,以明年为元年。在位时,沉湎酒色,不理国事,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政局不稳,地震、旱灾屡次发生。幽王变本加厉地加重剥削,任用贪财好利善于逢迎的虢石父主持朝政,引起国人怨愤。又听信宠妃褒姒的谗言,废掉王后申后及太子宜臼(申后之子),立褒姒为后,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申后与宜臼逃回申国。为博取褒姒的一笑,幽王下令,宫内宫外人等,能让褒姒一笑者,赏赐一千两金子。有个叫虢石父的献上烽火戏诸侯的计策,在骊山上把烽火点了起来。有个叫郑伯友的大臣劝阻周幽王说,烽火台是为了战时救急用的,这个玩笑开不得。大王现在这样戏弄诸侯,失信于他们,如果到了真有急事时,诸侯又以为大王在戏弄他们,不派兵相救,那如何是好啊。周幽王不听。临近的诸侯看到烽火台上起了狼烟,以为犬戎打过来了,赶快带领兵马来救。没想到赶到那儿,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大伙儿都愣了。幽王派人告诉他们说,大家辛苦了,这儿没什么事,不过是大王和王妃放烟火玩玩儿,你们回去吧。诸侯知道上了当,憋了一肚子气回去了。褒姒不知道他们闹的是什么玩意,看见骊山脚下来了好几路兵马,乱哄哄的样子,就问幽王是怎么回事。幽王一五一十告诉了她。褒姒真的笑了一下。幽王见褒姒开了笑脸,就赏给虢石父一千两金子。
后来周幽王听到犬戎进攻镐京的消息,惊慌失措,连忙下令把骊山的烽火点起来。烽火倒是燃起来了,可是诸侯因为上次上了当,谁也不来理会他们。
公元前772年,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举兵入攻西周,各地诸侯拒不救援,幽王惨败,带着褒姒、伯服等人和王室珍宝逃至骊山,后被杀。犬戎攻破镐京,西周遂亡。前后共三百五十余年。
东周:
公元前771年,犬戎杀幽王,灭西周。翌年(即BC770年),幽王太子宣臼由镐京迁都于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迁后之周王朝为东周。周赧王59年(BC256年),东周为秦所灭,共传二十五王,历时五百一十五年.
在周幽王死后,太子宜臼即位,是为平王。鉴于镐京残破,又处于犬戎威胁之下,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卫护下,迁都洛邑,建立了东周王朝。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共有一百四十多国。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齐、晋、楚、秦、鲁、宋、郑、卫、陈、蔡、吴及越等国.
春秋时期,牛耕已多有使用。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战国铁犁铧冠的出土,说明犁耕在中原已经得到推广。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东周时期,以农田灌溉为重点的水利建设高潮逐渐兴起。水利工程有多种类型,如陂塘蓄水、灌溉分洪、渠系灌溉以及多首制引水等。东周的建筑技术已有很高的水平。著名的鲁班,即鲁国人公输般,是土木工匠中的杰出代表,后人尊称为祖师。考古发掘所见东周的建筑遗迹,多为宫殿遗址,出土的建筑构件以瓦当最为常见,还有青铜斗拱、青铜饰件和青铜屋模型等。由此可以想见东周宫殿建筑的宏伟壮观。东周时期,大国争霸,战乱频繁。各诸侯国为其政治、军事和经济的需要,在商、西周交通干线的基础上,不遗余力地将道路扩展到更为遥远险绝的地方,因而在客观上促进了交通的发展。东周的丝绸西传路线甚至横贯欧亚大陆。当时马车的使用已很普遍。 这时,天子直辖的“王畿”,在戎狄不断袭扰和诸侯不断蚕食下,大大缩小了,最后,仅剩下成周方圆一二百里,即今河南西部一隅的地盘;同时,天子控制诸侯的权力和直接拥有的军事力量,也日益丧失。天子不仅经济上有求于诸侯,政治上也往往受诸侯的摆布。 但天子以“共主”的名义,仍然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势力。
◎平王 姬宜臼 (前770-719) 在位50年 中国东周第一代王。西周幽王之子。姬姓,名宜臼。公元前770-公元前720年在位。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杀死,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经犬戎侵袭,十分残破。太子宜臼受到申、许、鲁等诸侯拥戴,在申(今河南南阳北)即位,是为平王。为避犬戎,平王把都城从镐京东迁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史称东周。周平王依仗晋、郑、虢等诸侯的力量,勉强支持残局。但是周室衰微,周天子失去其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各国之间的兼并越来越有发展,中国历史从此进入春秋时期。平王死后,因其太子洩父早死,立平王之孙林为太子,是为周桓王。
◎桓王 姬林 (前719-696) 在位22年 东周第二代国王,他是周平王的孙子。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卒,太子姬狐由郑国奔丧至洛邑,悲伤过度而死,子姬林即位,在位二十三年,死后谥号桓王。
周桓王初即位时,周天子的势力还很强大,控制的地盘也大,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黄河以南的大片地区。此时与周相邻的郑国在郑庄公的统治下日趋强大,常与周发生边界冲突。桓王为显天子权威,多次率兵伐郑,结果均遭失败。
尤其是公元前711年的伐郑战争,周军大败,损失惨重,桓王也被射伤,险些被俘。此次伐郑的失败,使得周天子的威信一落千丈。
自周桓王后,周天子的威信愈加低落,各大诸侯国之间争霸的序幕已经拉开。
◎庄王 姬佗 (前696-681) 在位15年 春秋时期东周第三代君主。姓姬,名佗。周桓王之子。公元前697年桓王死后嗣位,在位十五年,公元前682年卒。
庄王在位时,周天子地位继续下降,所控地域日益萎缩。而各大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东方的齐国、北方的晋国、南方的楚国的势力日益强大,正在形成争霸之势。
◎厘王 姬胡齐 (前681-676) 在位5年 东周第四代国王,谥号“釐王(僖王)”。周庄王的儿子,庄王死后继位。在位5年,葬处不明。
周釐王姬胡齐,庄王在位时被立为太子。
姬胡齐即位的这一年(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在管仲辅佐下,将齐国治理得国富兵强。为了借助周王的名义争霸天下,齐桓公又接受了管仲的建议,提出了“尊王攘夷” 的口号,表示要尊奉周天子,抵御少数民族对中原地区的攻掠,并马上派使臣向姬胡齐朝贺。姬胡齐见齐国如此恭敬,十分高兴,立即将召集诸侯承认宋桓公为国君一事委托给齐桓公去办理。齐桓公在齐国的北杏(今山东省东阿县北)大会诸侯,被推为盟主。
公元前677年春,姬胡齐病死。 死后的庙号为“釐王”,历史上又称他为“僖王”。
◎惠王 姬阆 (前676-651) 在位25年 东周第五代国王,谥号惠王。他是周庄王的儿子,在位25年,病死,葬处不明。
周惠王姬阆即位后的第二年(公元前675年)秋,为国,边伯、詹父,子禽,祝跪等五个大夫,由于庄王生前曾经嘱咐要立庶子子颓为国君,对厘王病死后由姬阆即位十分不满,就联合贵族苏氏,一起拥奉子颓,发动叛乱,攻打姬阆,却被击败后出逃。子颓逃到温(今河南省温县西南),又在苏氏陪同下逃奔到卫国。卫惠公由于怨恨周王收留了自己的政敌公子黔牟,就联合南燕,支持子颓。这一年冬,卫和南燕出兵攻入周朝都城,逐走姬阆,立子颓为天子。郑厉公出面调解周王室之乱,没有成功,于是就在第二年春俘住了南燕国君仲父,并且将流亡在外的姬阆安置在郑国的别都栎(今河南禹县),还将王室的器皿用具从成周搬到栎,供姬阆享用。公元前673年春,郑厉公和虢公在弭(今河南省密县内)誓师伐子颓,郑、虢联军很快攻入都城。子颓和边伯等5个大夫正在喝酒庆贺,措手不及,被联军杀死。郑厉公和虢公迎姬阆回到都城,重新登上天子宝座。这场内乱史称“子颓之乱”。为了感激郑、虢两国的援助,姬阆将酒泉(今陕西省东部一带)赐给虢,将虎牢 (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北)以东之地赐给郑。这样,内乱平息了,周王朝的疆土又一次缩小了。
公元前652年12月,姬阆病死。死后的谥号为“惠王”。
◎襄王 姬郑 (前651-618) 在位32年 周惠王子。惠王病死后继位。在位33年,病死,葬处不明。
惠王病死后,姬郑担心子带争位而秘不发丧,并急忙派人向齐桓公求援。齐桓公马上召集诸侯在洮(今山东省鄄城县西)开会,宣布拥护姬郑为天子。姬郑至即位后才放下心,宣布了惠王的死讯。
子带不甘心失败,从公元前648年起,几次引导西戎兵攻周,都先后被挫败。公元前636年,姬郑发觉王后隗氏与子带秘密勾结,立即废黜了隗后。子带得到消息,再次引导西戎兵攻周,攻占了都城。姬郑仓皇逃出,避居于郑国的汜(今河南省襄城县),向各国诸侯求救。即位不久的晋文公打着勤王的旗号,于公元前635年出兵攻克子带当时所在的温,生擒子带,然后迎姬郑回都城,将子带押到都城处死,平定了内乱。这次内乱,史称“子带之乱”。 公元前619年8月,姬郑病死。 姬郑死后的庙号为“襄王”。
◎顷王 姬壬臣 (前618-612) 在位6年 周襄王之子。生年不详,公元前619年即位,在位六年,至公元前613年卒,葬处不明。其子匡王班立。
周顷王姬壬臣继位时,王室财政拮据,竟致于无法办理襄王的丧事,他只得派卿士毛伯去向鲁国讨钱。鲁国国君派使者送钱到都城,才安葬了襄王,这时已经是襄王死后第二年的2月了。
姬壬臣在位时,邾国(今山东省邹县东南)的诸侯为邾文公。公元前614年,邾文公准备迁都到绎山(也称峄山,在今山东省邹县南)。占辞上说:“迁都有利于民,但是有害于君,会使君短命。”当时的人是很相信占卜的,纷纷劝阻迁都,邾文公却说:“上天让民树立了君,就是为了替民谋利.如果迁都有利于民,就迁吧。”他还是把都城迁到了绎山。不久,邾文公果然病死了,这虽是巧合,时人却纷纷赞誉邾文公的贤良。
公元前613年春,姬壬臣病死。姬壬臣死后的庙号为“顷王”。
◎匡王 姬班 (前612-606) 在位6年 周顷王之子。顷王死后继位。在位6年(公元前613年-公元前607年),公元前607年10月,姬班病死,葬处不明,死后的庙号为“匡王”。
周匡王姬班在位时,他本人无重要的事可述。这时晋国的国君是晋灵公,在他宫内,却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赵盾事件。原来,晋灵公是一个只顾享乐,不理政事的国君。他又喜欢恶作剧,经常从宫台上用弹弓把别人弹得头破血流,人们东躲西闪,他看着高兴。有一次,厨师没有将熊掌煮熟,晋灵公竟把他杀了,用草席裹着,叫宫女在朝廷上拖过。执政大臣赵盾多次劝谏,晋灵公竟派武士徂魔(名除尼)去谋刺赵盾。徂魔一早去赵盾家,见赵盾大开着卧室门,穿着朝服,正襟危坐地在等待天明上朝。徂魔深受感动地说:“对国君不忘恭敬,是替民众办事的好人。杀了他,对不起百姓;不杀他,国君不会放过我,如此进退两难,不如一死了之。”就一头撞向庭院中的槐树而倒地身亡。晋灵公此计不成,又假装着请赵盾赴宴,埋伏好了武士,准备杀死赵盾,不料赵盾遇救逃了出来。后来,赵盾的族弟赵穿将晋灵公杀了,赵盾才返回都城。
◎定王 姬瑜 (前606-585) 在位21年 春秋时期周朝国王。公元前606年至公元前586年在位。周顷王之子、周匡王之弟。在位二十一年。定王即位之时,大诸侯国对周王朝及周天子已无尊敬可言,中央权力继续削弱。定王十三年(前594年)楚围宋时,造成“易子而食”的惨剧,使社会生产遭到破坏并阻碍了人口的发展。诸侯争霸是以百姓的生命和生活为代价的。周定王崩后,其子简王夷即位。
◎简王 姬夷 (前585-571) 在位14年 为周定王之子。公元前586年周定王死后即位,在位十四年,至公元前572年九月病死。死后葬处不明。子灵王泄心即位。
周简王在位时,周天子权威已经荡然无存,故其本人也无要事可述。但这时,除了晋、楚、秦,宋、郑等国相互攻伐不止以外,位于东南地区,原为楚国属国的吴国兴起,屡次攻入楚国,卷入了春秋混战的行列。
◎灵王 姬泄心 (前571-544) 在位27年 周简王子。简王死后继位。因爱子夭折,哀伤而死,葬于周山(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柏亭山),一说葬于灵山(今河南省宜阳县)。
周灵王姬泄心在位时的公元前546年7月,宋国大夫向戍约晋、楚两国在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开会,调停两国间的战争,晋、楚、宋、鲁、卫、陈、郑、曹、许、蔡等十国的有势力的大夫参加了会议。会议约定各国间停止战争,奉晋、楚两国为共同霸主,平分霸权,谁破坏协议,各国共讨之。这次大会史称“弭兵会盟”。癸巳日,姬泄心病死。姬泄心死后的庙号为“灵王”。
◎景王 姬贵 (前544-520) 在位23年 周灵王第二子。灵王死后继位。在位25年,病死,葬于翟泉(今河南省洛阳市旧城)。
周景王姬贵在位时,财政窘困,器皿用具都得向各国乞讨。有一次,他宴请晋国大臣荀跞,指着鲁国送来的酒壶说:“各国都有器物送给王室,为何独独晋国没有?”荀跞的随员籍谈答复说,当初晋国受封时,王室就没有赐以礼器,目下晋国又忙于对付戎狄,送不出礼物来。姬贵列数了王室赐给晋的土地器物,讽刺世代掌管典籍的籍谈是“数典而忘其祖”,这就是成语“数典忘祖”的来源。这件事说明,春秋初年王室还能赐些土地器物给诸侯,这时却只能靠向诸侯乞讨度日了,天子的威望已经一落千丈。
姬贵在位期间,郑国的执政大臣子产(即公孙侨,字子美)实行改革,整顿贵族田地和农户编制,承认土地私有,按田亩征税等等。接着,他又用200多斤铁铸造了一只鼎,把新制定的保障改革成果的刑书铸在鼎上,放置于王宫门口,让百姓都知道新刑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刑鼎”。
姬贵在位时,原立嫡次子姬猛为太子,但后来姬贵却又宠爱庶子姬朝。公元前520年4月,姬贵病重,特嘱咐大夫盂宾要扶立姬朝为嗣君。姬朝还没有来得及被立为嗣君,姬贵就病死。
姬贵死后的庙号为“景王”。
◎悼王 姬猛 (前520-519) 在位0年 周景王嫡次子,景王死后继位,在位半年就病死,葬处不明。
景王在位时,因嫡长子太子寿早死,原立姬猛为太子,但景王又宠爱庶子姬朝,于病重时要大夫孟宾扶立姬朝,而没来得及就病死。景王死后,同月贵族刘卷、单旗将盂宾杀死,仍拥立姬猛为帝。
姬猛继位后,姬朝很不甘心,就带领失去职位的旧官吏和百工以及一部分兵士叛乱,争夺王位。刘卷被打败逃了,单旗保护着姬猛待在王宫内。姬朝的党徒乘深夜潜入宫中,劫走了姬猛。单旗突围而逃,姬朝的徒众挟持着姬猛追赶单旗。半路上,晋顷公遣大夫籍谈、荀跞带兵救出了姬猛,护迎他避于王城(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不久,派兵护送他回都城。同年10月,姬猛病死。
姬猛死后的庙号为“悼王”。
◎敬王 姬匄 (前519-475) 在位43年 周景王第二子,周悼王弟。悼王病死后继位,在位44年,病死,葬于三壬陵(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10里处)。
周敬王姬匄在悼王病死后,由刘卷、单旗扶持继位,居于翟泉,时人称为“东王”。
姬匄在位期间,吴国也强盛了起来,积极参加争霸。公元前515年,吴王诸樊的儿子公子光,在从楚国逃亡来的贵族伍子胥(名员)的协助下,指使勇士专诸将匕首藏在鱼腹中,乘宴会上进食的机会,刺杀了公子光的堂弟、国君僚,夺取了王位。公子光登上了王位,史称“吴王阖闾”。
公元前476年,姬匄病死,死后的庙号为“敬王”。
◎元王 姬仁 (前475-468) 在位8年 周敬王子,敬王死后继位。在位7年,病死,葬处不明。
周元王姬仁继位的这一年(公元前475年),我国历史进入了战国时期。不过也有学者把三家分晋做为战国的开端。
姬仁在位期间,越王勾践于攻灭吴国后,统帅大军乘胜北渡淮河,在徐(今山东滕县南)约齐、晋、鲁、宋等国会盟。会盟后,派人给姬仁送去贡品,姬仁也回赠勾践以祭祖用的肉,册命他为智伯,承认他处于诸侯的领袖地位,勾践成为一时的霸主。
公元前469年冬,姬仁病死,姬仁死后的庙号为“元王”。
◎贞定王 姬介 (前468-441) 在位27年 东周君主,谥号贞定王。他是周元王的儿子。元王死后继位。在位28年,病死,葬处不明。
姬介在位期间的公元前453年,晋国的3家大夫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在陆续并吞了其他贵族后,共同攻灭了最后一家贵族智伯,形成实际上的3个国家(赵国、韩国、魏国),晋幽公反而要分别向他们朝贡。
公元前441年春,姬介病死,死后的庙号为“贞定王”。
◎哀王 姬去疾 (前441-441) 在位0年 周贞定王长子。公元前441年周贞定王死后即位,即位后三个月就被其弟姬叔袭杀,葬处不明。
姬去疾死后的谥号为“哀王”。
◎思王 姬叔 (前441-440) 周贞定王之子,周哀王之弟。
公元前441年,姬叔杀害周哀王即位,为周思王。其在位仅五个月,公元前441年8月就被弟姬嵬所杀。
◎考王 姬嵬 (前440-425) 在位15年 东周第二十代国王,为周贞定王之子、周哀王与周思王之弟。攻杀兄思王而继位。在位15年,病死。葬处不明。
周考王姬嵬在位期间,封弟姬揭于王城,以继续周公的官职,史称周桓公。时人称此国为“西周”。
周桓公死,传位于子威公。威公死,传位于惠公。惠公长子史称西周公。惠公又封少于班于巩(今河南省巩县西南),史称“东周”。这样,在周王室的领地内,又建立了 “西周”、“东周”两个小国。
公元前426年周考王姬嵬死后庙号为“考王”。
◎威烈王 姬午 (前425-401) 在位24年 周考王子,考王死后继位。在位24年,病死,葬于今河南洛阳。
周威烈王姬午在位期间的公元前403年,分别册封魏、赵、韩为诸侯国。在位时封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韩侯、赵侯、魏侯,此即“三家分晋”。
魏国当时的国君是魏文侯斯,他任用著名政治家李悝进行改革,使魏国很快富强起来,成为战国初期的 头号强国。
赵国国君烈侯也任用公孙连等一批贤能之士整顿吏治,提高统治机构效率,节省财政开支,使赵国逐渐强盛起来。
公元前402年,姬午病死。姬午死后的庙号为“威烈王”。
◎安王 姬骄 (前401-375) 在位26年 周威烈王子,威烈王死后继位。在位26年,病死,葬处不明。
姬骄在位期间,齐相田和在公元前391年将齐国国君康公放逐到海上,只留下一城之地作为他的食邑,田和成为齐国实际上的国君。公元前386年,姬骄封田和为齐侯,正式将他列为诸侯。这标志着齐国的新兴的封建势力取代了旧势力。
当时,楚国国君是悼王,他于公元前382年任用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卫国人吴起进行变法。吴起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改善财政,增加军事力量。这有力地打击了旧贵族,使楚国迅速强大起来,南平百越,北灭陈、蔡等国,又大败魏国。但是,第二年楚悼王死去后,仇视变法的旧贵族发动叛乱,用乱箭射死了吴起,废除了新政,使楚国的社会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致使地大物博的楚国没有能发展成为统一六国的力量,最终为秦国所攻灭。
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一起将徒有虚名的晋国国君俱酒废为平民,瓜分了他仅有的一点领地,使晋国名实俱亡。
同年,姬骄病死。死后的庙号为“安王”。
◎烈王 姬喜 (前375-367) 在位8年 周安王子,安王死后继位。在位7年,病死,葬处不明。
周烈王姬喜在位期间,是秦献公在位的后期。秦献公当政时,废除了野蛮的殉葬制度,将国都由雍(今陕西风翔)迁到东部的栎阳(今陕西省临潼市),以便于向东发展和接受先进的文化影响,摆脱旧贵族势力的影响,以及整顿内政,加强王权。他还清理户籍,整顿军队,注意发展经济,使国势好转,为日后秦孝公时候的“商鞅变法”准备了条件。公元前371年,秦献公发兵攻占了韩的六座城市,成为秦向东发展的开始。
公元前369年,姬喜病死。 姬喜死后的庙号为“烈王”。
◎显王 姬扁 (前367-321) 在位46年 周安王子,周烈王弟。烈王死后继位,在位48年,病死,葬处不明。
周显王姬扁在位期间,诸侯国的变法发展到高潮。公元前356年,齐侯田因齐(即日后的齐威王)任用贤能之士邹忌、田忌等人实行改革。为了广开言路,齐侯下令不论臣民,凡能当面指出自己过错的,赐给上等奖;以书面提出批评建议者,赐给中等奖;即使在背后议论他的过失的,也给奖。命令一下,几个月之内来朝廷提批评、建议的人争先恐后,门庭若市,使齐侯了解到许多国政的弊端,自己的过失和收集了不少治理好国家的办法。为了整顿吏治,齐侯多次询问左右臣下,地方官中谁最好?谁最坏?不少人说,阿(今山东省阳谷县东北)的大夫最好,即墨(今山东省平度县东南)的大夫最坏。齐侯派人实地调查,情况却正相反,阿地田园荒芜,人民缺吃少穿,敢怒而不敢言;即墨地方治安稳定,六畜兴旺,人民安居乐业。原来,阿大夫欺下媚上,行贿上司,让他们颠倒黑白,为自己说好话;即墨大夫正直不阿,不行贿上司,遭致了诽谤。齐侯当即痛斥了阿大夫,将他及受贿后替他说好话的人烹杀,嘉奖了即墨大夫,赐予他一万户的俸禄。齐侯如此不受蒙蔽,明辨是非,祛邪扶正,使齐国的风气为之大变,人人都忠于职守,不敢说谎。齐侯又选用贤能之士,委以重任。没有多久,齐国大治,成为当时一大强国。
战国七雄在先后进行了变法以后,展开了更为激烈的兼并战争。
公元前321年,姬扁病死。姬扁死后的庙号为“显王”。
◎慎靖王 姬定 (前320-314) 在位6年 周显王子。显王死后继位,在位6年,病死,葬处不明。
周慎靓王姬定在位期间,战国七雄为了保存自己,壮大自己,各自找寻盟友,有时几个较弱的国家联合,攻打一个强国,称为“合纵”:有时一个或两个强国(主要是秦国和齐国)联合,攻打较弱的国家,称为“连横”。一些游说之士研究天下形势,奔走于各国之间,劝说国君进行合纵或连横,历史上称他们为纵横家。为了解除当时最强盛的秦国对各国的威胁,公元前318年,魏国的相公孙衍发起了一次五国合纵攻秦的战役,五国是魏、赵、韩、楚、燕,推举楚国为纵长。同年,五国联军进抵函谷关(今河南省灵宝县境内),秦出兵迎击,联军撤走。第二年,秦军又与五国中的韩、赵、魏军队大战于修鱼(今河南省原阳县西),秦军斩杀敌方8万人,取得大捷,挫败了这一次的五国合纵。 公元前315年,姬定病死,姬定死后的庙号为“慎靓王”。
◎赧晚 姬延 (前314-256) 在位58年 周慎靓王子。慎靓王死后继位。在位59年,病死。葬于牵水北岸(今陕西省陇县),一说葬于岳阳(今湖南省岳阳县)。
周赧王姬延在位期间,秦国开始左右出击,南攻楚,东击三晋(韩、赵、魏),向中原地区扩展。
姬延当时已经年老,奔走于周,秦,梁等地,经不起劳苦,到梁城后不满一月就病死。姬延死后谥号为“赧王”。
问题
前面显然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问题,上面所说的周的君王成为国王,天子。历史上把君主称为“皇帝”,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在此之前,中国的最高统治者称“王”或单称“皇”和“帝 ”,如周文王、周武王、“三皇”、“五帝”等。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一些国力强大的诸侯国的国君也自称为王,如秦王、楚王、齐王、赵王、燕王等。公元前221年,秦王赵政灭掉六国,平定天下。赵政自认为这是亘古未有的功业,甚至连三皇五帝也比不上他,如果不改变“王”的称号,“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让李斯等人研究一下怎么才能改变自己的称号,以显示自己的“丰功伟绩”。李斯等人商议后报告秦王说,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贵,可改“王”为“泰皇”。秦王反复考虑,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决定兼采“帝”号,称为“皇帝”,以彰显自己的尊贵。
另一种说法:
秦灭六国后,秦王政觉得自己的功绩超过三皇五帝,如果不改名号,显不出他的伟大,更不能让后代明白他的豊高德厚,于是他招集了李斯和博士们商议改帝号之事。
丞相王绾禀奏:“三皇五帝的名称,是天下共主,实际上本身所占有的领土,不过方圆千里,而自商周称王后,才真正拥有天下,而且周维持了八百年的朝代,所以臣认为王的称号最好。”
秦王政不高兴的说:“我不要商朝七百年或周朝八百年的天下,而是要万世永传的朝代。”
李斯上奏道:“陛下平定天下,如今海内都已成为郡县,法令由中央统一,这是自古以来从未有的事,所以陛下的功业为三皇五帝所不及。臣认为古有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最尊贵,臣建议称泰皇。”
秦王政一听,高兴的说:“泰皇仍与以前分别不出来,我看,去“泰”留“皇”,采上古“帝”号,称“皇帝”。我称始皇帝,后世以数计,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另追尊庄襄王为太上。”就这样,赵政自称“始皇帝”,后世通称“秦始皇” 。
不过的确有周朝皇帝,不过不是上面所说的周,他们分别北周,武周,后周,大周,和吴周。
北周
中国历史上代西魏而立的朝代。北朝王朝之一。宇文觉创建。后为隋所灭。西魏恭帝三年( 556 ),实际掌握西魏政权的宇文泰死,遗命宇文护掌管国家大政。因宇文护想早日夺取政权,即迫使西魏恭帝禅位。次年,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孝闵帝)建立北周,都长安(今西安)。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华北。581年,杨坚簒北周,改国号隋。
孝闵帝(宇文觉)
明帝(宇文毓)武成
武帝(宇文邕)保定 天和 建德 宣政
宣帝(宇文赟)大成
静帝(宇文阐)大象 大定
武周:
唐载初元年九月(690年—7 0 5 年 )是武则天在位时间,自号“圣母神皇”的武则天——中国历史是唯一的女皇帝,革“唐”命,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或“南周”。
武则天从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历史功绩,昭昭于世。诚如宋庆龄对她的诚恳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武周就武则天一个皇帝。
后周:
(公元951-960)五代时由郭威所建,为了与周朝相区分,故史学界称之为后周.后周于960年为赵匡胤所灭,其事件即著名的"黄袍加身"。
1、太祖 郭威 904年-954年 951年-954年 广顺 951年-953年 本姓常,随母改嫁郭家。后汉立,任枢密副使、检校司徒。隐帝时任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乾祐元年(948年)加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乾祐三年十一月(950年)起兵,攻入开封,杀隐帝,拥立刘赟为帝。十二月自立为帝,建立后周。旋回师开封,废刘赟。灭后汉。谥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葬嵩陵(河南开封)。
2、世宗 柴荣 921年-959年 954年-959年 太祖内侄,柴守礼子 邢州龙冈(河北邢台西南)人。后汉时任枢密副使、左监门卫、天雄军牙内都指挥使。后汉乾祐三年(950年)封晋王,加开封尹。太祖即位,任澶州刺史、镇宁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景德元年(954年)加侍中,判内外兵马事。谥睿武孝文皇帝。葬庆陵(河南郑州)。
3、恭帝 柴宗训 953年-973年 959年-960年 世宗第四子 显德六年(959年)任左卫上,封梁王。七年(960年),被迫禅位于权臣赵匡胤。降封郑王。谥恭皇帝。葬顺陵(河南郑州)。
大周(张士诚):
1353年张士诚与其弟张士义等十八人起兵反元,不久便攻下泰州等江北重镇,1354年建国号大周,自称诚王,以天佑为年号。之后张士诚的势力也不断扩张,拥有北至徐州、南至绍兴的割据实力,并且曾多次运粮至大都。之后张士诚自称吴王。 在朱元璋讨灭陈友谅之后,朱元璋于1366年开始对张士诚的势力进攻,并且于1367年包围张士诚所居的平江;平江城被攻破后张士诚被俘,之后被押解至金陵(今南京)自缢而死。
张士诚未称帝,不能算皇帝。
吴周(吴三桂):
清廷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吴三桂闻讯后叛清。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发布檄文,联合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及广西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等以反清复明为号召起兵反清,挥军入桂、川、湘、闽、粤诸省,战乱波及赣、陕、甘等省,史称三藩之乱。清政府调重兵全力镇压叛乱,逐渐扭转了战局,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称帝,国号大周,建元昭武。同年秋在长沙病死。其孙吴世璠继位,退据云南。康熙二十年(1681年)昆明被围,吴世璠自杀,余众出降。吴三桂的子孙后代被彻底杀光。包括襁褓中的婴儿。《清史稿》有吴三桂本传。
因而,吴周只有两位皇帝,吴三桂和吴世璠。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东周自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56年。周朝共传30代37王,延续约800年时间。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生活于渭河流域,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周部落兴盛于周文王姬昌作首领的时候,他的统治使周部落势力强盛,死后他的儿子武王姬发才有条件伐纣灭商而建立周朝。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即位,由叔叔周公旦摄政,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巩固政权,并进行了东征。此后周朝向外扩张长年不断,并对周边的一些国家分封了诸侯国,疆域覆盖了长江、黄河流域和今天的东北、华北的大部,西部曾到昆仑丘。周厉王时,周朝的统治开始衰落。西周厉王十分残暴,将原来国人(平民)可以自由利用的山林川泽收归国有,禁止国人利用。国人对此强烈不满,怒骂谴责,沸沸扬扬。周厉王遂命卫国神巫监视国人。公元前841年,终于爆发了国人暴动。国人冲进王宫,[1]厉王仓皇逃走,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市)。厉王奔彘以后,朝政由周公、召公共同执掌政权,史称“共和执政”。
关于“共和执政”,还有另一说法,即厉王奔走后,朝中大臣就公推共和伯代行天子之职。因其名叫“共和”,爵位为伯,故称其当政期间为“共和执政”。
对于以上两种说法,史书上都有记载,前者见于《竹书纪年》,后者仅见于司马迁的《史记》。从可信度来说,《竹书纪年》较为确切。同时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是我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共和执政”结束以后,宣王即位,周宣王采取了明智的政策改善统治,在对外征讨和开拓疆域上接连取得胜利,出现了历史上称之为“宣王中兴”的时期。公元前781年,周幽王即位,宠幸妃子褒姒,同时用人不当,加上各种天灾人祸,民怨沸腾,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第二年,周平王即位,将都城东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开始。平王东迁之后的周王室大权旁落,诸侯纷争加剧,进入了列国征战的春秋战国时期。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周朝的统治很有特点,主要有四大制度:封建制、宗法制、井田制与礼乐制,对以后的社会有很大影响。
周朝享国约800年,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可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西周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到公元前771年结束。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开始了东周的历史。周朝各诸侯国的统治范围包括今黄河、长江流域和东北、华北的大部。
晚周时期工商业无疑有了相当的发展,虽然象其他许多情况那样,无法精确地估量所发生的情况。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在不同的国家出现了不同的、有固定价值的金属货币,在公元前5和4世纪更是如此。这类钱币显然便于商业交易,虽然某些象谷物和布那样的商品,特别在大宗交易中继续用作交换媒介。商业的发展当然有助于城市的成长,并且还出现了工业按地点进行专业化的趋势。《史记》和其他史籍还记载了几个著名的商人,首先是孔子的弟子子贡,直至秦统一全国之前不久的丞相吕不韦。大商人不经营主要商品,它们量大,容易坏,只有在短缺时才有利可图;他们宁愿集中经营奢侈品或者通山泽之利。政府并不像集散主要商品那样直接关心这些商品。
标签组:[历史] [中国历史] [西汉] [汉朝] [东汉] [周朝] [东周] [历代皇帝列表] [楚国] [共和元年] [文王]
上一篇:周朝有多少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