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除了春暖花开,还有潮湿阴冷,四小招助你远离湿邪

首页 > 健康养生 > 健康 > 正文 2021-07-08

发表自话题:春季去湿气最好的方法

很多人进入春季后总感觉早上睡不醒,白天哈欠连连,疲乏无力,甚至出现肌肤干燥、身体重、关节酸疼、大便黏腻、刷牙恶心、精神疲惫等感觉,好像得了什么大病一样。

这究竟是怎么了?身体哪里出了问题?

其实,这很可能是因为:滞留在我们体内的湿气更严重了。

湿气到底指的是什么?

湿气是一种中医理论概念。中医认为自然界中气候潮湿、食肉等是湿气的来源,湿邪过重则易伤阳气。

湿邪存在于人体的不同部位,可以有不同表现:

在体表,可以出现周身沉困、四肢酸懒沉重、皮肤湿疹等; 进一步侵入关节,则关节酸痛、沉重、活动不利,痛处固定; 侵犯头部,可出现头重如裹; 停滞于胸腹部,表现为胸闷胃胀、小便短涩、大便不爽; 湿性往下走,可出现下肢水肿、小便混浊、白带增多、腹泻等症状。

湿气产生的几大因素

很多人以为湿气离自己很远,其实,熬夜、嗜荤、贪凉、喝酒、缺少运动、吹空调、穿的少、月子里受风、工作压力大、地处湿气重的地区或者房间不通风透气,都极易加重人体内的湿气。归结起来,主要有三大原因:

1、因为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比如吃了过多的油腻物,消化不了,堆积成湿;

2、虽然没多吃,但本身消化能力不足,吃一点儿就腻住了,也会成湿;

3、还有就是环境、季节因素的影响,比如四川多湿,那里的人不吃辣椒就会不舒服。比如夏天,很多人体内都会有湿,身体会变得很重、很懒。

湿是最容易渗透的

湿气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

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这就好比冬天的时候,如果气候干燥,不管怎么冷,人都还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湿气重,人就很难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难受,就是因为南方湿气比较重,寒湿袭人。 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又热又湿,让人喘不过气来,明显不如烈日当空、气候干燥的时候来得痛快。 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驱风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时半会儿治不好了。 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处理的健康问题……

湿是最难除去的

湿气是现代人健康的克星,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只要湿气少了,一切所谓的现代病都会远离我们,一切恶性、慢性的疾病也会失去存在的倚仗。但是,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气是最难除去的。

湿气的特征,就是湿性黏滞。黏就是黏腻,滞就是停滞,也就是粘在那一直不走的意思。这里主要有两个意思:一是症状的黏滞性,就是湿病症状多表现为黏滞不爽,比如大便拉完还想拉,比如小便不畅,比如嘴里觉得甜,觉得口里粘得厉害等等。二就是湿邪致病病程的缠绵性,就是久久不去!所以有一湿难除之说,所以湿邪为病,起病缓,病程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比如湿疹、湿痹(也就是固定不移重痛的关节病变)等等,湿邪有这样的特点,就是起病缓,但缠绵难愈,一直不湿不火,刚开始症状还能受得住,但一直治疗也很不好下手,也很难起效,慢慢地症状加重,所以现在风湿病确实难治!这是湿邪的这个特点决定的!治湿,绝非一日一时可以起功的!

春季祛湿大法

祛湿邪,需要选对方法,长期坚持。

1、多出汗直接排湿但不治本

这个不是治疗的方法,出汗多了也要记得补水,否则会有脱水的危险。春季过后气温上升,要减少待在空调房时间,勤运动,让汗出透,有利于气机通畅,加快水液代谢和湿气排出。大量出汗后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2、清淡饮食+适当辛辣长期坚持,第二年见效

清淡饮食以减轻脾胃负担,加以适当辛辣食物(如葱、姜、蒜等),或做菜时放入适量香料(如花椒、白豆蔻、砂仁等)有助于行气并发散体内湿气。

网络上流行的所谓祛湿小偏方不一定适合每个人,切不可盲目轻信甚至胡乱长久服用,这些饮食祛湿的方法则可以适用,很安全也很好用。

坚持一个季度,到第二年的时候你体质的改善就可以看得见。

3、避免潮湿环境从根本避免湿气

不睡地板,减少刚刚雨过天晴,湿气上蒸时外出。如居潮湿环境中,可使用除湿机。但是这个不能帮助排湿。

4、通膀胱经

膀胱经起于睛明穴,止于至阴穴,循行于后背部和下肢后面的正中线,是人体循行路线最长、穴位最多(左右两侧共134穴)的一条经络,掌控着我们身体尿液、汗液等正常水液代谢,也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经络。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剌激膀胱经,以增加全身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把人体的湿气等废物从尿液和汗液中排出去。

标签组:[健康] [养生] [中医] [湿气] [体内湿气

上一篇早晚嚼几片,轻松排出体内10年湿气!开春变瘦,健康又漂亮!

下一篇湿气重吃什么药最好

相关阅读

相同话题文章

推荐内容

热门阅读

0.27430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