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酷暑难耐,中医教你科学养生

首页 > 健康养生 > 中医 > 正文 2022-03-01

发表自话题:中医养生力量

编者按:一年一度的三伏天即将到来,在普通人看来,三伏天酷热难耐,但在中医专家眼里,三伏天却是养阳驱寒、治已病、防未病的好时机。三伏天坚持调理不仅能缓解冬季的病情,有些疾病甚至可以断根!本期《健康养生周刊》就和大家聊聊三伏天中医科学养生那些事儿。

三伏天要防暑更要“防寒”

从7月16日开始,今年就将进入难熬的三伏天,一共要经历40天。入伏后,高温、高热、高湿的“桑拿天”将频繁出现,热浪袭人,各类健康问题接踵而来。

在中医理论中,“三伏天”的“伏”指的是“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三伏天的暑邪非常强悍,中医认为,很多“病根儿”都是三伏天落下的。区卫健委中医基层卫生科科长叶凌云说,很多人以为“伏天里要一心防暑”,正好相反,伏天最是要防寒!防寒!防寒!

少食寒凉以免寒邪入侵

“闷热潮湿的三伏天,人体容易被寒邪侵袭。”叶凌云说,伏天开始,人体阳气在一年中逐渐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腠理开泄,一旦着凉,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人们在夏季喜食冷饮、爱吹空调等过度贪凉的行为,都可能让身体在无形中被寒邪伤害。很多病都是由于进食寒凉而导致阳气受损,或过于贪凉致外邪入侵所致。千万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此时防寒甚至比防暑还重要。

三伏天很炎热,身体出汗多,消耗大,很容易出现疲劳、消化功能减退的情况。如果不通过膳食进行调整,吃得不对,很容易导致免疫力降低,引起疾病。此外,许多人在伏天常做的事,也是导致寒气入体的根源,比如洗冷水澡、趟凉水、吹空调、喝冷饮、吃凉菜、吃冰镇水果等。

叶凌云建议,伏天饮食要注意少寒凉,尤其是小孩子过食冷饮,会比成年人受到的损伤更大,易出现鼻炎、咽炎等呼吸疾病及反复的扁桃体发炎、发烧、脾胃不和等问题。

养生记住“四大纪律”

纪律一:避免冷风直吹、长时间吹。夜晚睡觉时,门窗别开小缝儿,以防虚邪贼风。吹空调的时候要注意,不可对着颈椎直吹,也不可在大汗淋漓的时候,直接进入寒冷的空调房,否则会引发疾病;空调温度要适当,建议在26℃左右;吹空调时,要经常开窗,确保室内外空气对流,换气通风。

纪律二:自主活动,多出出汗。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待在屋里不想出门。其实,欲祛湿排寒,归根结底是要增加自己的阳气,阳气旺,自然寒不侵体。伏天应该适当出门活动,出出汗、长长阳气。锻炼讲究轻缓,不可剧烈运动,不然阳气随着出汗就排泄,气受伤了,水湿的代谢受到影响,内湿又出来。特别是身体虚弱者不耐暑气,可在晨昏之时,适当外出活动。

纪律三:饮食注意少寒凉。三伏天人体的阳气都浮在体表,五脏六腑是寒凉的,此时再喝冰饮、吃凉食,相当于雪上加霜。如果身体比较虚寒的朋友,在三伏天坚持不吃冷饮,那么身体寒气将会驱走大半,可起到冬病夏治的功效。

纪律四:护好咽喉、后心两个部位。咽喉和后心是人体最薄弱的地方,很容易受到风寒侵犯。护好这两个部位,有助于帮助身体缓冲低温的寒气。

防寒有妙招

1.常按足三里穴。按足三里穴,有助于运化水湿。取足三里穴,握拳轻扣两百下,以略感酸胀为度,早晚各一次,有调和营卫之气的作用。

2.饮姜茶。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 姜含挥发性姜油酮和姜油酚,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之功,特别是姜具有利胆、健胃止呕、辟腥臭、消水肿的作用,与蜂蜜合用对肝病恢复有益。有人会说夏天这么热喝姜茶会不会上火?其实姜的功效在于温补,夏季吃姜,可以补阳气,可以散寒发汗,化痰止咳。

3.吃羊肉。区医院中医科医生陈琪介绍,伏天人们太贪凉了,这个时候适当吃点暖性的羊肉,有利于发散滞留在体内的寒气,疏通筋脉。如果你整晚吹空调,早上起来觉得头很痛,饮食中吃点羊肉就缓解了。民谚还有“伏天一碗羊肉汤,一个夏天不用看医生”的说法。夏季适量喝一些羊汤,可以起到强身健体、滋阴补气的效果。夏季吃点羊肉,能够补充营养,还可以排出身体中的毒素。不过,热性体质、容易上火、身体容易发“痈疽疔疖”的人,并不适合 “三伏补羊”,别随意尝试。

4.温水泡脚。每天早睡,不要熬夜,睡前用38℃-45℃的温水泡脚,可祛湿,改善睡眠质量。还可以刻意出些汗,让湿气随着汗水散发出去。须注意,泡脚时间不能太长,大概10-15分钟,后背有热烘烘的感觉即可。

5.三伏贴。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天人相应”“内病外治”“冬病夏治”的观念,通过中药穴位敷贴,由中药对穴位产生热性刺激,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祛病保健的效果。贴敷一般适合体弱易感、哮喘、鼻炎、四肢椎体关节疾病、宫寒痛经者,能起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特别是经常咳嗽感冒的易感及寒性病症的人群可以考虑此法。

6.艾灸。三伏天艾灸是中国传统项目之一,此时使用特制艾草对穴位进行局部热刺激,可以扶阳驱寒、可以帮助身体化瘀,使淤堵的经脉重新畅通起来,还能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对于身体免疫能力开始减退的老人来说,还有延年益寿的作用。对于上班族来说,经常久坐,身体血滞气凝,常常身体酸痛,而艾叶有活血行气的作用,三伏天身体毛孔都是打开的,这个时候做个艾灸可以促进身体气血运行,温通经脉。

7、拔火罐。拔罐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扶正祛邪、治愈疾病。对一些血液疾病患者,例如白血病、血友病患者,不宜拔罐;皮肤过敏,全身枯瘦或皮肤失去弹力者不宜拔罐;某些肿瘤患者也不宜使用;体质太虚弱的病人和儿童、孕妇等,都不宜拔火罐。对普通人而言,不可在皮肤破损以及骨突的部位拔罐,否则会造成感染等后果。

“冬病夏治”正当时,错过就要等一年

夏季是养生的好时节。近年来,人们“未病先防”的养生意识逐渐提高,中医养生注重“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而夏天,尤其是农历的三伏天,是一年当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是调养人体阳气的最佳时机。

“冬病夏治”首选三伏贴

区中医院针灸一科医生刘国强介绍,“三伏贴”是在“三伏天”的特定时间,通过用有温经散寒、逐痰平喘、通络止痛等功效的中药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贴敷,从而对肺脾肾等脏腑功能进行调节,以达到防病、治病、养生的一种传统灸疗法。经过研究,中医专家认为“三伏贴”是通过药效、免疫调节、脏腑经脉调节等作用而对人体防病治病起效的。

“三伏贴”治疗的范围非常广,具体如下:

(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

(2)消化系统疾病:中焦虚寒、虚寒性胃病、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虚寒腹泻。

(3)妇产科疾病:宫寒、痛经、带下量多、手脚冰凉、产后受风等。

(4)骨关节疾病:关节痛、骨质增生、关节炎、风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

(5)亚健康人群:各种体虚寒证、阳虚怕冷、免疫力低下者。

“冬病夏治”艾灸大有作为

艾灸是中医三大疗法之一。古人认为,艾灸可以透诸经而治百病。《扁鹊心书》就有言: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也就是说,很多针药无法治愈的疾病,可以用艾灸。中医认为,三伏艾灸,是集“天之阳、地之阳(艾灸)、人之阳”三重合力,可固本扶正,祛除体内寒湿,打通瘀阻经络,彻底改善寒湿体质。

“冬病夏治”艾灸眼部选“艾眼”

艾灸是祖国医学的瑰宝,中国中医药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在2018年设立了“艾灸文化及眼部研究应用研究”课题,研究表明:艾灸作为一种简易有效的中医特色疗法,在治疗眼部疾病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具有独特优势性,它对弱视、近视、干眼症、视疲劳等常见的眼部疾病具有确切疗效。其中艾灸的温通温补效应以及抗炎免疫、镇痛、促进血液循环作用起到了关键效果。

艾灸理疗眼部原理:一通:打通堵塞的眼脉,快速溶解沉淀毒素和眼部垃圾;二养:利用艾灸传导的热力,渗透至眼周,促进眼部微循环;三激活:恢复眼部滋润,加速细胞分裂,提高视神经活力,从而改善患者的眼疾问题。

“三伏”时机别错过

“三伏”是以农历推算,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十天后)为中伏,第五个庚日(再十天后)为末伏,均为一年内最炎热的日子,人体阳气最为旺盛。

伏前解毒:5月05日—7月15日

初伏驱寒:7月16日—7月25日

中伏清养:7月26日—8月14日

末伏化瘀:8月15日—8月24日

伏后固本:8月25日—9月01日

每一伏的第一天,是敷贴的最佳时机,每10天贴1次,连续贴3次,建议连续贴三年。三伏贴一般在头伏、二伏、三伏的第一天上午11时以前贴完药饼。上午11时到下午1时是午时,中医认为此时人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若刚贴完药饼,药力最容易渗透到体内。今年头伏的敷贴时间为: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中伏的敷贴时间为:2020年7月26日——2020年8月14日;末伏的敷贴时间为:2020年8月15日——2020年8月24日。

“三伏贴”普遍适用于所有人?

区医院中医科医生陈琪介绍,“三伏贴”疗效虽好,但并非人人适用。 以下人群不宜贴药:①妊娠期孕妇;②炎性疾病发热者;③过敏体质患者,对药物过敏患者;④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及严重糖尿病患者。

“三伏贴”的注意事项

在贴敷期间,要忌食辛辣油腻、冷饮,嘱多饮水;贴敷当日不宜游泳;注意皮肤清洁。若出现水泡,待水泡消退后再洗澡。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还有就是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到皮肤科就医。如果在贴敷期间有任何疑问或不适,需要在医院咨询专业中医师再行贴敷。由此可见,夏季养生是门学问,时机和方法是关键,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冬病夏治”,才能保证“药到病除”。

标签组:[健康] [养生] [中医] [健康养生] [中药] [呼吸道疾病] [艾灸] [中医艾灸养生] [三伏天养生] [冬病夏治] [三伏贴

上一篇中医五音疗疾患 体现养生整体观

下一篇几乎每一本养生专著都会收录的健身术

相关阅读

相同话题文章

推荐内容

热门阅读

0.33137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