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清朝后期历史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在晚清政治舞台上纵横四十年,权倾一时,谤满天下。
他所处的时代是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海禁大开,强邻环绕,中华文明遇到西方文明的强力挑战。他面对清廷内部封建顽固派的重重阻挠,创办了洋务运动。第一支海军,第一批留学生,第一个煤矿,第一个驻外领馆,第一条铁路,第一个电报……皆因他而兴起,然而这一切又因洋务失败,落下百年骂名。
他在历史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跟着小乔,寻找真实的李鸿章,重新正确评价其是非功过。
在我们后世的历史书中,有关中国近代史的片段总能看到李鸿章的身影,有人说他以暴力血腥的手段镇压了象征着“资本萌芽”的太平天国,他是执斩牛刀的顽固派;有人说大清多半不平等条约都是他签的,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卖国贼;还有人说他主持的洋务运动毫无建树,他组建的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一击即溃,所以质疑历史书中对他的贡献有夸大其词之处。
其实,小乔认为他们说的都对,但小乔更认可梁启超对他的看法,这个说法非常客观。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评价“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吾欲以两言论之,曰: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
李鸿章一生共签下30多个条约,大多为不平等条约。他卖辱求荣,割地赔款,是清政府的走狗。终其一生,他都在为这个腐朽的国家承担着一切,骂名,屈辱。
每一次国家面临危机时出来收拾残局的总会是李鸿章,他为腐朽的清政府背上了所有的罪责,换来的却是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的一致声讨,“叛国者秦桧,卖国者李鸿章”。然而却没人想过,为何每次签订不平等条约都没别的人敢跳出来——这并不是他一个人的义务。
李鸿章终其一生都在替清朝卖命,甚至在他临死前一个小时,俄国公使还站在他的床头逼迫他在俄占中国东北的条约上签字,此时的李鸿章已不能说话,只剩下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作为晚晴最为重要的一位大臣,他本人一直处于晚清这样一个矛盾丛生的旋涡中,他一直在传统和现代中徘徊矛盾。作为传统的知识分子,他已经让自己的改革措施,最大化的满足了统治者的需要,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挽救这个已经成溃败之势的国家。
作为一个在当时中国里有远见的大臣,他主持洋务运动,以求学到西方的技术来改变晚清的局面。许多学者至今评价,如没有他,大清恐怕会早亡50年。
美国总统格兰特称李为当时世界上四大伟人之首,与当时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法国总理甘必大,德国宰相俾斯麦齐名。
梁启超则说:“自李鸿章之名出现于世界以来,五洲万国人士,几于见有李鸿章,不见有中国。一言蔽之,则以李鸿章为中国独一无二之代表人也”
李鸿章晚年却未对此表示过自豪,而是为不得不见证中华一次次经受的屈辱而悲哀。
李鸿章从青年时“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的豪迈,变作了晚年“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的悲凉,这位晚清重臣自嘲是大清帝国的裱糊匠,一语中的,大清“犹如老屋废厦加以粉饰”,滔滔之势,岂能禁遏、岂能不漏。
标签组:[历史] [清朝] [中国近代史] [清朝历史] [晚清] [洋务运动] [李鸿章]
上一篇:晚清自来水是如何进入北京城的
下一篇:左图右史:晚清画报里的历史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