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中医养生的五大基本原则
曾见青旗上苑回,瑞幡仙萼翦刀催。
朝来独曝茅檐日,且暖蓬心一寸灰。
——宋庠《立春》
立春
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与立夏、立秋、立冬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立春是一个略带转折色彩的节气,此后白天渐长,最严寒的时期基本过去,天气回暖,人们开始感觉到早春的气息。
不过全国大多数地方仅仅是春天的前奏,春天的序幕还没有真正地拉开。
民间是以立春日为一年农事之始,俗以为立春宜晴不宜阴。
“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此时是耕耘播种的好时节。
五大养生法则
一年初始,蛰伏了一冬的阳气逐渐开始生发。万物相连,像树木吐出新芽一样,我们的身体也在这个时候蓄势待发。
此时,是人体机能、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如果将全年的养生保健比作盖房子,那么立春养生就相当于打地基。
立春五大养生法则——春养肝
立春开始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体,使情志随着春天生发之气而不可违背它,这就是适应春天的养生方法。
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因此要舒畅身体,调达情志。常艾灸太冲、气海、曲池,可遣郁养肝、助阳气生发。
太冲穴
是肝经的原穴,也是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艾灸这个穴位可以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气海穴
“海”有聚会之意,穴居脐下,是穴为人体先天元气聚会之处。有利下焦、补元气、行气散滞之功。
曲池穴
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土,为强壮穴之一。有清热和营,降逆活络之功。
立春五大养生法则——防旧疾复发
“百草回芽,旧病萌发”,立春之后的一段时间往往冷暖不定,是疾病多发的季节,而且还要当心“倒春寒”的侵扰,特别是对于体弱的人来说,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情,因此需要提高身体免疫力,可常艾灸关元、神阙。
关元穴
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达到扶阳固本的作用。
神阙穴
有温经驱寒,平和阴阳,调理气血的作用。
立春五大养生法则——春捂秋冻
“春捂秋冻”是民间一条保健谚语,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变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容易损阳气,稍受风寒,易发宿疾。
立春气温还未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减掉冬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立春五大养生法则——梳头养阳
《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春季每天梳头是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因为春天是自然阳气萌生升发的季节,这时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展,代谢旺盛,生长迅速。
春天梳头正符合这一春季养生的要求,有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的重要作用。常艾灸命门、大椎,也能达到此作用。
命门穴
命门即为生命之门,是滋肾壮阳养生保健的重要穴位。
大椎穴
大椎为手足三阳经和督脉的交会穴,总督一身之阳气,为振奋阳气强壮保健的重要穴位。
立春五大养生法则——防“潮病”
立春开始回暖,空气中的水分渐渐增多,显得湿气很重。特别是南方的春天,雾霾、潮湿、闷热,给细菌的生长居提供了环境。所以要保证居室及办公室内的通风透气,在天气好的时候,要多晒晒被褥和衣服,晚上睡觉的时候要保持室内干燥透气。
春季气温多潮湿,大家更要注意个人卫生,穿在身上的衣物一定要保持干爽。也要注意晾晒的衣服要在通风透气的地方晾晒,不让细菌滋长。此外可以多穿纯棉的宽松衣服,避免发生湿疹。
立春日常养生
立春之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应该从这些地方着手养生——
中医顺应气候
春季是一年中冷暖空气交会最多的时节,乍暖还寒,气候多变,为了不使阳气受遏,做到“春捂秋冻”“防寒保暖”当为首要。
注意饮食
《千金要方》指出,春季饮食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气健壮,人可延年益寿。多吃一些性味甘平的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利于发寒散邪,扶助阳气。
调节情志
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喜畅达疏泄而恶抑郁。所以,养肝首要一条是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以使肝木坚实,肝气顺达。
适当锻炼
古人提倡春日宜“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其中的“缓行”即是小运动量的锻炼。相反,如果运动(运动食品)量太大,锻炼时大汗淋漓,反而会耗人心血,对保健养生起负面作用。
中医认为,立春后人体内阳气开始升发,如能利用春季阳气上升、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采用合适的养生方法,对全年的健身防病都十分有利。
(文章来源:艾艾 贴订阅号)
想进一步了解“透灸法”的临床应用,可关注灸博士公众号:jiuboshi5299(或扫描下面二维码),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服务热线:蔡老师 13783495799(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