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小孩肝脾不好怎么调理
前面我们跟大家分享了关于积食的文章,很多妈妈都留言说到,孩子总是三天两头地积食,刚刚把积食处理了,没过两天,又积了。
今天就和大家来说一说,孩子的反复积食,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儿。以及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来调理。
形气未充,意味着孩子的五脏六腑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如果饮食不注意,很容易带来积食。
积食,简单来说就是吃进去的食物超过了脾胃自身的消化能力。那么,通常是这两方面原因带来的:
1、食物吃多了。2、脾胃功能弱了。如果小朋友只是偶尔吃多了,小肚子鼓起来胀胀的,这种情况的积食一般是暂时性的,帮助把肚子里的食物消化掉就好了。
如果小朋友经常动不动就积食,那么,就需要考虑到孩子的脾胃功能是不是变弱了,被伤到了。
胃首先把食物接收过来,进行粗加工腐熟。经过了胃的第一轮初步消化,食物由完整的变成了容易分解的小块。
这时候再交棒给脾,脾经过第二轮消化,把食物变成水谷精微物质,转化为身体的营养,并且输送到全身五脏六腑。在这个过程中,脾承担了最重要的角色,转化营养,运输营养。 如果脾的功能弱了,一方面食物不能好好被转化为营养物质,另一方面,水谷精微也不能被输送到全身各处,所以看起来就是比较“虚”的状态。食欲不振,饭量很小、挑食、不爱吃饭容易积食,吃了也消化不了,大便有没消化的食物残渣个子瘦瘦小小的,不长个、不长胖抵抗力比较弱,动不动就感冒脾胃不和,简单说就是脾和胃闹别扭不配合了,或者一个很强一个很弱,合作不协调了。脾胃不和,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胃强脾弱。
胃强脾弱的孩子,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特别容易饿,看见什么想吃什么,胃口食欲很大,但是身体却瘦瘦小小的。
胃强其实是脾弱的一个结果。前面我们了解了,脾虚状态下,孩子很容易反复积食。如果脾虚没有及时调理,或者饮食上仍然给孩子吃太多太杂,身体就会一直处于积食状态。积食在脾胃堆积久了就会生热化火,从而出现胃火亢盛的情况,也就是我们说的“胃强”。
这种情况,《脾胃论》里早已经做了总结:“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于气分,则能食,脾虚则肌肉削。”意思就是说,胃火旺盛,小孩子就会变得食欲很强,能吃但却不长肉。所以“胃强”的孩子,并不是胃的功能真的变强大了,而恰恰是因为胃的功能出现了紊乱,对食物的接收功能过于亢进,才让人产生“胃强”的错觉。
这种“胃强“的状态,又会进一步加深脾虚,带来反复积食。
胃是脾的上游,胃太兴奋,不断的接收食物,把食物进行一个简单粗加工,就扔给了脾。而脾原本就处于一个虚弱的状态,根本接应不了胃传送过来的那么多食物,很容易就堵起来,表现在身体就是积食了。
所以食疗里一般除了用到山楂、麦芽、炒鸡内金这类消食导滞的食材,还会用到茯苓、山药、大枣、莲子、芡实这类健脾养胃的食材。
那中医里面比较有名的方子,明代名医龚廷贤的消食饼就是一个,山楂六物膏也是根据古籍记载复配而成的,专门针对慢性积食的方子。
其中,山楂、炒麦芽、炒鸡内金,帮助消化掉脾胃里的积食垃圾。三者各司其职也互相补充,山楂擅长消肉食,炒麦芽和鸡内金擅长消淀粉类主食,比如米、面、薯、芋这些。
另外的茯苓、大枣和山药,帮助强健补足脾的能力。茯苓从深埋于土中的松木段长出,吸收了满满的“土气”。脾属土,所以茯苓是很补脾气的。大枣和山药搭配,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
平日里的饮食喂养,可以给孩子吃一些比较好吸收的食物。什么样的食物好吸收呢?比如米饭、包子、馒头、面条、饼,这类需要咀嚼但又好消化的。
胃强脾弱的孩子,胃口好容易饿,妈妈可以给做一些饱腹感强的食物,比如煮饭的时候,加一点红薯块,南瓜块。
妈妈要学会看孩子的舌苔和口气,如果孩子舌苔开始厚腻,口气开始酸臭,这样一些积食初期的信号,妈妈就要及时进行干预调整。
首先可以把饮食调整为素食,不给孩子吃肉和其它难消化的食物;同时减少加餐的牛奶、点心这类食物。对于肠胃来说,素食比肉类更容易消化和吸收。谷类和蔬菜中的膳食纤维含量高,可以促进肠道的蠕动,加速排出体内无用或有毒的物质,帮助身体做清理。
运动可以提升脾胃阳气,脾主肌肉,脾主四肢,带着孩子运动起来,就是在健脾了。
不用纠结于做什么样的运动合适,先动起来就好。如果是喜欢跑跳的娃,妈妈可以在楼下小区跳绳,或者约上爸爸一起打羽毛球。
调理小孩子的反复积食问题,不用太着急,多一些耐心,在日常生活中带领孩子慢慢往正向发展,小朋友的身体也会逐渐长高长壮,在妈妈的用心照顾下,健健康康地长大。
2022-03-11
2021-05-19
2022-02-23
2021-05-13
2022-02-10
2021-09-08
佛说早为天食时午为法食时暮为畜食时夜为鬼食时,故僧人过午不食
2021-05-18
2021-07-28
2021-09-27
2021-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