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供佛的四种食物
原标题:佛陀告诉你:真正的“吃货”,身体与心灵都需要食物
佛陀教你如何做一个
真正的“吃货”
可能有人会说了,学佛的人应该不会做“吃货”吧?
其实学佛人才是真正名副其实的“吃货”呢,咱们今天就聊聊佛陀是怎么教我们做“吃货”的。
佛经中说,一切有情皆依食而住,依什么食呢?食有四种,分别是:段食,触食,思事,识食。咱们一个一个的来看看。
第一个叫“段食”,这个“段”是分段而食的意思,按时间来分段。像茶叶蛋啊、切糕啊,所有的这些固体的食物,包括液体的水和饮料,都属于段食的范畴。
早期的经典中也有翻译为“团食”或者“摶食”的,因为印度人吃饭都是用手把食物揉捏成一团一团的,揉捏的这个动作叫做“摶”,但是水啊、饮料啊没法揉捏成团啊,叫“摶食”或者“团食”就不合理啊,所以后来一般翻译为“段食”,隔段时间吃一次。
通常我们所说的“吃货”不管吃啥,基本都是在吃“段食”。
但是一个人只是有吃有喝,够不够呢?不够的。如果把你关在小黑屋里,给你吃给你喝,估计一般人也活不下去,所以呢,还得要看好看的颜色,还得要听好听的声音,等等,这些色声香味触的满足,叫做“触食”,在《瑜伽师地论》中叫作“顺乐受触”,这是前五识所要满足的需求。现在很多人喜欢看电影啊,听音乐啊,什么花道、香道啊,就属于这个触食的范畴了。
那么有了段食和触食,整天好吃好喝好玩,是不是就行了呢?还是不行。
人活一世,总得有追求,总得有希望。追求和希望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生活的重要因素。
在四食中,这个希望和追求叫作“思食”,《瑜伽师地论》中叫作“有漏意会思”,说的也是这个东西,因为凡夫的追求和希望都还是有漏的。
最后一个呢,叫作“识食”,识就是我们的心识,小乘讲六识,大乘讲八识,如果没有这个心识作为根本的话,有情也就没法存在了。比如像无色界的天人,或者无想天的天人,不需要好吃好喝好玩了,甚至不需要思维活动了,但他们还是存在的啊,那么他们的根本所依就是这个心识。
大家看看,佛法中一谈起“吃货”们吃的东西,是不是比我们世间的吃货要高大上很多?从茶叶蛋和矿泉水一步步的上升到艺术层面、精神层面,最后到人生根本问题的层面去了。
一般的吃货们看完了“四食”的概念,应该就有点受刺激了吧?那咱们再看一个更有意义的概念,叫作“五食”。“五食”是哪些呢?经论中说,是念食、法喜食、禅悦食、愿食和解脱食。
第一个叫作“念食”,就是说学佛人要时常保持正念,把心安住在佛法上。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还有“六念”或者“八念”的说法,六念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如果再加上念出入息和念死,就成了八念。
第二个叫作“法喜食”,我们经常祝贺别人“法喜充满”,那怎么充满呢?你得去学经论,通过闻思佛法,心中的疑虑一个个的豁然冰释,这时候的欢喜无以言喻,这种因法而得的喜悦也是长养佛弟子慧命的食物。
第三个叫“禅悦食”,这个就好理解了,经中经常说修行人“禅悦为食”,就是通过修习禅定而得到的身心的愉悦,这也是长养慧命的食物。
第四个叫作“愿食”,我们刚学佛的时候都知道“四弘誓愿”,包括我们现在经常说的发菩提心,发愿往生净土等等,这些作为修学佛法的目标的愿望,也是维持修学的食物。
第五个叫“解脱食”,当我们在佛法上逐渐进步的时候,烦恼和疑惑逐渐的消减,我们的束缚越来越少,越来越能够由佛法得到真正的自在,这就是更好的“食物”了。
做个世间的吃货,纵然能维持色身,能自得其乐,但人生的价值不能只是吃喝玩乐。
“
回复加“天气”,如
回复
内【周易占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上一篇:中秋节供佛用什么水果
2022-03-11
2021-05-19
2022-02-23
2021-05-13
2022-02-10
2021-09-08
佛说早为天食时午为法食时暮为畜食时夜为鬼食时,故僧人过午不食
2021-05-18
2021-07-28
2021-09-27
2021-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