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学养生,第二课:四季养生

首页 > 健康养生 > 养生 > 正文 2022-03-03

发表自话题:四季养生食疗原则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开始从零开始学中医养生的第二课,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四季养生。中医认为,自然界气候的变化时刻影响着人体脏腑阴阳气血的变化,我们必须了解季节的变化规律和特点,注意调整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并针对季节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保健,才能够真正做到顺应四时、天人合一,保持健康的状态。

四季养生的总原则,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时调理,五脏常安。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中医认为,人体要健康,就要阴阳平衡,而借助四季变换、阴阳消长的机会来养人体的阴阳之气,是最天然的养生方法。

阳气主动、主升,而春季和夏季正是阳长阴消的时期,阳气的生长、升发占优势,这时通过饮食、锻炼来补阳是最好的。

阴气主收、主降,秋季和冬季正是阴长阳消的季节,利用这个时段来养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时调理,五脏常安



按照中医五行的观点,一年四季可以分成春、夏、长夏、秋、冬五个时段,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五个脏器。

所以,在养生的时候,春季应该注意养肝,夏季重养心,长夏重理脾,秋季重养肺,冬季宜调肾。

春天乍暖还寒,风邪最易伤人,而肝气不舒、肝火上炎等症状十分常见,所以要注意平肝息风、疏肝解郁。


夏季天气炎热,火邪最盛,很容易出现心阴不足、心火上炎的表现,要注意养心安神、泻火。


长夏脾胃当令,湿邪最盛,很容易发生脾胃不和,出现食欲差、恶心、呕吐等表现,宜注意理气健脾、清热袪湿。


秋燥易伤津液,故应以滋阴润肺为佳。


到了冬季,天寒地冻,寒气当令,肾阳易伤,应该重视防寒保暖、养肾护精。

了解了四季养生的总原则后,我们按季节开始展开学习,即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养生方法:


春季养生





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春归大地,阳气升发,冰雪消融,蛰虫苏醒。自然界生机勃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所以,春季养生在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都必须顺应春天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字。


起居调养


春回大地,人体的阳气开始趋向于表,皮肤腠理逐渐舒展,肌表气血供应增多而肢体反觉困倦,往往日高三丈,睡意未消。然而,睡懒觉不利于阳气生发。


因此,在起居方面要求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在庭院或场地信步慢行,克服情志上倦懒思眠的状态,以助阳气生发。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极易出现乍暖乍寒的情况,加之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


所以,春天不宜顿去棉衣。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减脱冬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

饮食调养


为适应春季阳气生发的特点,为扶助阳气,在饮食上宜食辛、甘、温之品,而不宜食酸收之味,适当食用辛温升散的食品,如韭、麦、枣、豉、花生、葱、香菜等,而生冷黏杂之物,则应少食,以免伤害脾胃,以平补为原则,重在养肝补脾。 宜多食香椿、菠菜、荠菜、韭菜、芹菜、枸杞、蜂蜜、菠萝等。

运动调养



在寒冷的冬季里,人体的新陈代谢,藏精多于化气,各脏腑器官的阳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而入春后,应加强锻炼。


到空气清新之处,散散步,伸伸懒腰、玩球、跑步、打拳、做操,形式不拘,取己所好,尽量多活动,使春气升发有序,阳气增长有路,符合“春夏养阳”的要求。大叔推荐练习八段锦,生发阳气,老少皆宜。

精神养生


根据中医的五行学说,肝属木,应春阳升发之令,像杨柳一样,喜欢舒展条达,厌恶抑郁捆绑。因此,在养阳之中重在养肝。

养肝的关键一条是调摄情志,就是要驾驭和调控好自己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如果思虑过度,忧愁不解,就会影响肝气的疏泄条达,使体内的气机升降运行失调,阴阳气血脏腑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丛生。

故春季养生,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愉快,培养热爱大自然的良好情怀和高尚品德。

所以,在春光明媚,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应该踏青问柳,登山赏花,临溪戏水,行歌舞风,陶冶性情,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春季的大自然相适应,充满勃勃生气,以利春阳生发之机。

防病保健


天地间的事物总有两面性,春季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各种疾病复发的季节,中医称“百草回芽,百病发作”。

初春,由寒转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致病的微生物细菌、病毒等,随之生长繁殖。因而风湿、春温、温毒、温疫等,包括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肺炎、麻疹、猩红热等传染病多有发生、流行。

预防措施:

一是讲卫生,除害虫,消灭传染源;

二是多开窗户,使室内空气流通;

三是加强保健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可以每天选足三里、风池、迎香等穴作保健按摩2次,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也可以睡前一个小时泡个热水脚。

最后分享一个大叔自己常用的春季养肝茶饮,取重瓣红玫瑰、佛手、白扁豆花、大枣、陈皮泡茶,这款茶的特点就是疏肝理气,用玫瑰,佛手,陈皮来疏肝解郁、理气化痰,用白扁豆花祛湿气,用大枣补气养血。互相配合,主要在解郁,心情好了,肝气疏通了,再兼顾到脾胃,肝好脾好,身体也就好了。


夏季养生


夏季烈日炎炎,雨水充沛,万物竞长,日新月异,阳极阴生,万物成实。所以,夏季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养护阳气,着眼于一个“”字。

起居调养


夏季作息,宜晚些入睡,早些起床,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

“暑易伤气”,炎热可使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所以,安排劳动或体育锻炼时,要避开烈日当空,并注意加强防护。午饭后,需安排午睡,一来避炎热之势,二来可恢复疲劳。

酷热盛夏,每天洗一次温水澡,不仅能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爽,消暑防病,而且能够锻炼身体,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机体抵抗力。

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不宜夜晚出宿。有空调的房间,也不宜室内外温差过大。

夏日天热多汗,衣服要勤洗勤换,久穿湿衣或穿刚晒过的衣服都会使人得病。

饮食调养


五行学说认为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故有“夏不食心”之说。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气而制肺气。

夏季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亦多。若心肌缺盐,搏动就会失常。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


心主表,肾主里,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唯其外热内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食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较弱,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

夏季致病微生物极易繁殖,食物极易腐败、变质。肠道疾病多有发生。因此,讲究饮食卫生,谨防“病从口入”。

运动调养


夏天运动锻炼,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公园、河湖水边、庭院空气新鲜处,锻炼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健身气功、广播操、弹跳、体操、乒乓球为好,有条件最好能到高山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夏天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

因为剧烈运动,可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仅伤阴,也伤损阳气。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盐开水或绿豆盐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不要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大叔还是推荐八段锦,动作幅度不大,做完微微出汗,又能生发阳气。

精神调养


夏属火,与心相应,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要重视心神的调养。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精神饱满,如同含苞待放的花朵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皆非所宜。


防病保健

预防暑热伤人

夏季酷热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易致疰夏、中暑等病。如果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胸闷、心悸、注意力不能集中、大量出汗、四肢发麻、口渴,恶心等症状,是中暑的先兆。应立即将病人移至通风处休息,给病人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若用西瓜汁、芦根水、酸梅汤,则效果更好。

预防中暑的方法: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过度曝晒,注意室内降温;睡眠要充足;讲究饮食卫生。

另外,防暑饮料和药物,如绿豆汤、酸梅汁、仁丹、十滴水、清凉油等,宜常备。

“冬病夏治”

从小暑到立秋,又称“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对于一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痹证等阳虚证,是最佳的防治时机,称为“冬病夏治”。其中,以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最为显着。


夏季养生的四个禁忌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在阴凉处饮茶消暑,但需要注意的是,夏季人体的阳气浮于外而虚于内。


忌空腹饮茶

自古以来,饮茶是很多家庭的优良传统,但大量饮茶,尤其是空腹时饮茶,极易导致人体阳气的耗损。

夏季饮茶,以餐后饮2~3杯为宜,如有饥饿感则立刻停饮。

忌冷水洗浴

冷水洗浴是很多青中年男性最喜欢的消暑方式,但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即使是热水洗浴,亦要注意浴后避风,对小儿尤其如此。

忌夜卧贪凉

晚上睡觉不宜整夜开空调,否则易导致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对身体的损伤是严重的。


开空调应该注意如下几个事项:

不要对着吹,保护好腹部、头部及脚底。风力一般以微风为宜,尤其对于小孩子,不可吹得过急过猛。吹风的时间要有节制,感觉到不那么热了可以适当调小风速。

忌夜食生冷

夏季夜短,年事稍长之人,或体质稍弱者,腹中常冷,不易消化食物。生菜、瓜类等生冷之品,夜间不宜食用。此外,夜间不要吃肉、面、黏腻之物,否则可出现腹胀等病症。

最后分享一个大叔夏天的养生方,取党参、麦冬、五味子三味药物,其中,党参是主药,能补中益气,麦冬可养阴清热,五味子为敛汗生津,后两味起辅助作用,三药合用,一补,一清,一敛,共同发挥益气生津,敛阴止汗的作用,可以说是夏天里唯一能吃的补药了。当然,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加减,如黄芪、茯苓等。


秋季养生



秋季,气候由热转寒,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转变为阴盛的关键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人体阴阳的代谢也开始阳消阴长的过渡。因此,秋季养生,无论是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精神情志皆以养“”为原则。

起居调养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

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之太过。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天气变化无常,则使在同一地区也会有“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

因而,应多备几件秋装,做到酌情增减。不宜一下子着衣太多,否则易消弱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容易受凉感冒。深秋时节,风大转凉,应及时增加衣服,体弱的老人和儿童,尤应注意。


饮食调养


秋季适当进补,不仅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功能的最佳时机,而且也是为冬季的来临做好准备。


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干燥,秋燥之气易伤津损肺,耗伤肺阴,因此,秋季亦应注意食疗以润肺补肺。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可能少食蒜、葱、生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味品,多食助燥伤阴,可以加重内热,使燥邪侵犯人体。

忌食清淡煎炸的食物,炸鸡腿、炸鹌鹑等煎炸的油腻食物,秋季食用后难以消化,容易积于肠胃之内。

适当多食一点酸味果蔬。蔬菜宜选用大白菜、菠菜、冬瓜、黄瓜、白木耳;肉类可食兔肉、鸭肉、青鱼等;多吃一些酸味的食品,如广柑、山楂等。


适当多饮水,多吃些萝卜、莲藕、香蕉、梨、蜂蜜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有“秋不食肺”之说。

运动调养


秋季,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可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如:爬山、登高望远、慢跑、太极拳、腹式深呼吸、舞蹈等,简单易行的就是腹式深呼吸了,有保肺强身之功效。

精神调养


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情结。

秋高气爽,秋天是宜人的季节,但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草枯叶落,花木凋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垂慕之感,产生忧郁、烦躁等情绪变化。

秋季养生首先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以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我国古代民间有重阳节登高赏景的习俗,也是养收之法,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一切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是调解精神的良剂。

防病保健


秋季是肠炎、痢疾、疟疾、乙脑等病的多发季节。预防工作显得尤其重要。要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蝇。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被污染的食物。

秋季总的气候特点是干燥,故常称为“秋燥”。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常见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上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皲裂。


预防秋燥除适当多服一些维生素外,还应服用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

最后分享一个大叔秋天养生的小方子,银耳百合桂圆羹,银耳,滋阴,润肺,养胃,生津,补五脏;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桂圆,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常吃能润肺生津,滋阴补血,大叔做的时候不加糖,因为桂圆肉本身就比较甜。


冬季养生



冬季,是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季节。严寒凝野,朔风凛冽,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用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好准备,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成形胜于化气。因此,冬季养生之道,应眼于一个“”字。

起居调养


冬季起居作息,在寒冷的冬季里,不应当扰动阳气,破坏阴成形大于阳化气的生理比值。


因此,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潜藏,阴精积蓄。至于防寒保暖,也必须根据“无扰乎阳”的养藏原则,做到恰如其分。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则既耗阳气,又易感冒。


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亦易于入侵。


冬季节制房事,养藏保精,对于预防春季温病,具有重要意义。

饮食调养


冬季饮食对正常人来说,应当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原则,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热,以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为避免维生素缺乏,应摄取新鲜蔬菜。

冬季阳气衰微,腠理闭塞,很少出汗。减少食盐摄入量,可以减轻肾脏的负担,增加苦味可以坚肾养心。

具体地说,在冬季为了保阴潜阳,宜食谷类,如:糯米、大豆、花生、芝麻等;宜食肉类,如:羊肉、牛肉、鸡肉、鳖、龟、鹌鹑、鸽肉等;宜食坚果类,如:核桃、栗子、松子、红枣、白果、银杏、莲子、桂圆等。


宜食热饮食,以保护阳气。由于冬季重于养“藏”,在此时进补是最好的时机。


运动调养


“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句民谚足以说明冬季锻炼的重要性。

冬日虽寒,仍要持之以恒进行自身锻炼,但要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雪、雾露中锻炼。尤其是有逆温的早晨,在室外进行锻炼不如室内,运动方式如:搓手、搓脸、搓脚、踮脚、瑜伽、保龄球、打拳、八段锦等。

精神调养


为了保证冬令阳气伏藏的正常生理不受干扰,首先要求精神安静。


欲求精神安静,必须控制情志活动。做到如同隐私那样秘而不宣,如同获得了珍宝那样感到满足。如是,则“无扰乎阳”,养精蓄锐,有利于来春的阳气萌生。


防病保健


冬季是进补强身的最佳时机。进补的方法有两类:一是食补,一是药补,两者相较,药补不如食补。不论食补还是药补,均需根据体质、年龄、性别等具体情况分别对待,有针对性,方能取效。

冬寒也常诱发痼疾,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心血管病、脑血管病,以及痹证等,也多因触冒寒凉而诱发加重。因此防寒护阳,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要注意颜面、四肢的保健,防止冻伤。


冬季四不要


误区一:衣服越厚越保暖

寒冬时节,穿得越多不会使身体更暖。穿衣服的作用是隔离冷空气,让身体保暖。衣服穿得过多过厚,会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使人感到寒冷。有些人冬季穿厚衣睡觉,更是既不保暖,又不利于健康。

误区二:暖身驱寒吃火锅

冬季严寒,吃顿火锅,遍体生热,温暖舒适。不过,冬季有些人还是远离火锅为宜。如口干舌燥、手足心热、大便结燥等阴虚气虚者,应少食或不食火锅。

误区三:空调温度高点舒服

“空调病”不光夏季有,冬季也有。冬季久居空调室内,易出现鼻塞、口干、头痛等。由于室内外温差大,易外感风寒。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应远离空调。

误区四:晨练一定要“赶早”

冬季应早睡晚起,早睡涵养阳气,晚起滋养阴气。因此,冬季晨练不宜太早。早晨温度过低,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最好是等到太阳出来后再锻炼。尤其应注意的是,冬季大雾天,空气质量极差,要避免雾天外出晨练。


最后分享一个大叔的冬季养生小妙招,大家都知道冬季要补,但往往忽略了好不好吸收的问题,大叔每年冬天,都会用山药、大枣、米(粳米、糯米各一半)熬成粥,早晨吃上一碗,(别听网红院士说早晨不能吃粥,欧美人的体质与我们不同)山药为补中益气药,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者进补前食用,吸收好了,进补才有意义。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第二节课的内容,内容可能有点多,同学们可以慢慢消化,四季养生的原理就是我们人体随着季节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顺应自然,顺应季节的变化,达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的,身体自然也就健康了。

标签组:[健康] [养生] [中医] [健康养生] [呼吸道疾病] [秋季养生] [冬季养生] [秋燥] [四季养生] [阳气不足

上一篇中医春季饮食养生

下一篇秋分时节饮食养生原则 多酸少辛忌苦燥

相关阅读

相同话题文章

推荐内容

热门阅读

0.33566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