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养生应当遵循的原则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举国同庆伟大祖国70华诞之际,中国传统佳节——重阳节又马上到来,在此,我们谈谈中医秋季养生。
《黄帝内经》云:“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泻,奉藏者少”。这段话从起居、情志、心理、饮食、运动等多方面指出秋季养生保健应遵循注意的原则,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菊香蟹肥,9-10月是品蟹的最好季节;同时秋季重阳,各地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习俗。
这些习俗的由来,都有一些有趣的典故和传说,例如古人插茱萸取其避浊防疫之功用;东汉名医华佗采药时见一水獭逮住一大鱼叼至河岸边,连鳞带骨吞食后肚皮撑得滚圆,水獭腹中饱胀难受之极,时而躺在水边,时而窜上岸翻滚折腾,后水獭爬到一块紫草地,吃了许多紫草叶,又爬了几圈,很快便舒坦自如地游走了。其后华佗师徒路遇几位青壮年在酒家过食大量螃蟹,导致腹中剧痛难忍,众人均无良策,华佗师徒就近采回一抱紫苏叶,熬汤服下,腹痛即愈。徒弟疑惑问道:“老师,以前从未见你用紫苏入药治病,何知此法,又是哪本医书上讲过?”华佗道:“书上未有记载,我从水獭食大鱼后腹胀难忍,而吃了紫苏草就逐渐舒服了得到启发,鱼属凉性,紫苏性温;蟹乃寒凉之性,过食致病,我用性温之紫苏叶来解之,便是此故”。
成语“明察秋毫”中的“毫”与秋季有关联,而且也非常符合中医道法自然的规律,古人发现许多动物为应对夏季的炎热气候,会脱毛、掉毛,到了秋天气候转凉,就会开始长毛,古人把新长出的绒毛称之为“毫”。此外民间有贴“秋膘”之说,指秋天应长脂肪,以待天气变冷了可以御寒保暖。
中医的养生理念强调:法于自然,天人相应,顺时养生。秋季养生保健应从起居、情志、心理、饮食、运动等诸方面进行调摄。
“秋三月,此为容平”意指秋是主“收”的季节,万物经春生夏长后要平和的等待丰收;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使志安宁,以缓秋刑”,进入秋季,渐昼短夜长,萧瑟秋风、绵绵秋雨,天气清肃,其风紧急,草木凋零,大地明净,古代常将死刑犯“秋后问斩”,所以说秋季天地之气谓之“肃杀”。
秋天起居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顺应秋气,使肺气得以舒张,早睡早起,睡眠时间应该比夏天长一些;保持室内一定湿度,并适当补充体内的水分;性生活应有所收敛,借助秋冬收藏之性以涵养阴精。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俗语说“春捂秋冻”,秋凉宜冻,秋天气温下降但不要急于添加过多的衣服,适当穿紧身衣裤,束紧皮肤腠理(人体皮肤的汗孔),使身体有抗御风寒的能力。
从情志心理方面,当“收敛神气,使秋气平”。秋天要使情志安定平静、心气平和、遇事乐观,保持从容不迫的心态,收敛人体发散在外的阳气、能量,以缓解秋天收敛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避免秋风、秋凉、秋燥对身心的伤害。
饮食上遵循 “秋季养阴、增酸少辛”的原则。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而酸味收敛肺气、酸能生津,辛味则发散泻肺;在遇到秋燥时,很多人会多喝水,但是却发现即使多喝水也只能暂时缓解一下症状,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不舒服的症状还会反复出现。其实,化解秋燥固然应该补充水分,但是口鼻、皮肤的干燥是内脏阴液不足的外在表现,所以更重要的应该在日常饮食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调养,注意以滋养柔润的食物保护阴津,避免食用燥性食物,才能由内而外从根本上解决秋燥问题。因此秋天宜收不宜散,饮食应以滋阴润燥、滋补润肺、清热降火、健胃消食的膳食为主。宜食:山药、木耳、番茄、萝卜、青菜、黄瓜、苹果、梨、橘子、柠檬、猕猴桃、葡萄、山楂、菠萝、芒果、柚子、甘蔗等,适当搭配红豆、薏米、扁豆及鸡鸭鱼肉类食物;少吃辛辣刺激及煎炸、干燥的膨化食物。
秋季是进补的重要季节,进补之时,应温而不热,凉而不寒,不可用大寒大热之品,即所谓平补、清补之法。如:五谷、鱼虾、家畜、家禽等;蜂蜜、百合、银耳、燕窝、麦冬、枸杞、红枣、莲藕、杏仁、莲子、黑芝麻、核桃等补益食物,可在秋季根据个人体质酌情选用。
一些汤羹类饮食,如莲子冬瓜粥、红豆薏仁粥、荷叶瘦肉粥、银耳百合山药羹、沙参玉竹百合羹、老鸭冬瓜汤、木瓜瘦肉汤、雪梨炖冰糖等,适合秋季食用。
秋季饮茶适饮乌龙茶、白茶等性质比较平和的淡茶。
秋季适当进行安全适宜的养生运动,如跳舞、慢跑、游泳、瑜伽、太极、八段锦等。若秋高气爽、天气晴好,是户外活动锻炼和旅行的大好时光,到大自然中走一走,呼吸新鲜空气,对身心十分有益。
“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伤肺,冬为飧泻,奉藏者少。”在五行归类中,秋天属金,对应肺,中医认为“肺为娇脏”,是易受外邪侵害的脏器。
秋季养生要使人体能适应秋气并达到相互平衡,保持肺气清肃的功能,这乃是顺应秋气、养护人体收敛机能的法则。违背了它,就会伤害肺气,到了冬天可能发生消化不良的腹泻。究其原因,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由于身体的收敛机能在秋天未能得到应有的养护、以致闭藏之气少而不足的缘故,闭藏不住就会水谷杂下,发生泄泻。
标签组:[健康] [养生] [中医] [秋季养生] [华佗] [水獭]
上一篇:夏季如何养生遵循4个原则
下一篇:惊蛰养生,注意遵循4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