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洪涛:立冬之后的养生原则

首页 > 健康养生 > 养生 > 正文 2021-07-03

发表自话题:中医养生的六个原则

按天文星象,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开始。但按气候来说,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方是人体感觉的四季开始。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秋分而天气渐凉,等等。中医之理,上合乎天地,下应之于人。中医治病及养生保健亦皆从天地之道而来。故善学医者当按天文星象来区分四时,以为理论依据。

此篇虽然专谈立冬,但二十四节气的任一节气,都离不开天文背景。因此,谈论节气,先需建立一个天文的基调出来。

善养生者,当察天则地,与四时同步以养其正气。故需关注天地气机变化。

一则,二十四节气是为天地气机一大变化,其中尤以立冬、立春、立夏、立秋及春分、秋分、冬至、夏至为明显。 二则,重视六气转化的时机。六气分主于二十四节气,各经历四个月,显示一年季节的不同变化规律。

日月运行,天地变化,气机流动,人亦应之。一年之中有些特殊日子对养生康复意义重大。

冬至为阴极而生阳;夏至为阳极而生阴,二至为阴阳郁极而动之日,最是紧要。春分、秋分平分阴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时更替之始。二至二分四立,乃天地变化之大关节,这些日子天地阴阳气机变化相对较大,最易影响健康。故凡逢重要节气,需养之以使人气顺利过节,则身体康健,疾病不作。若不顾四时变化之节气而妄耗精神肾气,致使正气不足,则于节时或生疾患。慢性病人尤需于节日养生,静心安神以度之。重病危病正气本已不足,遇节每有不测,盖因正虚不耐折腾,猝然而失去生机也。

节气养生的原则是:顺应天地,勿扰乎阳,勿动乎情,使志意收藏,以顺乎天地变化。明乎此,则当应时养生,可长保健康。

立冬与五运六气

按一年四季来看,立冬为冬天之始;若按六气划分,则立冬仍属五之气阳明燥金,要到小雪则主气变为太阳寒水。由此说,立冬之后的十五天里,燥金与寒水二气共同主时。

比如,2016年为丙申年,本年中运为太羽,气候偏寒冷(正常气候是寒风凛冽,反常气候是冰雪霜雹,容易出现寒气浮肿类疾病。)再分而论之,若按六气分析:9月22日-11月22日为五之气,主气为阳明燥金,客气为太阳寒水;若按五运分析:8月30日-11月11日主运为少商(偏干燥),客运为太宫(潮湿多雨)。也就是说,2016年立冬之时有五种不同的气机搏杂其间。人生于天地之间,亦必然受此五种气机影响。由此说,不管是养生还是治病,均需明晓天地气机的变化。

立冬与十二消息卦

立冬时节,按后天八卦为乾,性金,阳气敛降。按十二消息卦由剥至坤,阴长而阳消,天地之间渐生出一片纯阴气象。人生天地之间,感天地之气,当从坤卦之德以厚德载物,无扰乎阳,无生凌云之志,不做耗真之念,但潜但敛,静虑安神,收拾心绪。勿再激昂精神,以防妄动木火,逆时耗真,徒遭天地之遣。

立冬与阴阳变化

一年中的大气,秋降冬沉,春升夏浮,此是自然之道。升浮降沉的其实是太阳提供的暑热阳气,在立冬时收降而下的阳热开始沉潜于地下深层的水中。自立冬开始,天气之间阳气由收变敛,由降变藏。我们都知道入冬之后,地下的矿井之中反而是热的,因为阳气敛藏到了地下深处。人感天地气机变化,机体阳气亦渐敛藏于肾水之中。

立秋之后,天气越来越冷。此时如果天气不寒反热,则最影响来年的春气升发。概因此时所收藏的阳热暑气乃是来年春天升发的阳根。立冬时节阳气不沉反浮,则阳热不能深藏,来年春夏便无阳气升浮上来。导致的恶果是不只是庄稼颗粒无收,人亦多发传染病。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北方的冬天多种有小麦,小麦需过冬而后才能抽穗结子。小麦与人一样,亦需在冬天阳气尽力收藏,然后开春后方能生长旺盛。而大雪最助阳气之藏,小麦被覆盖于大雪之下,天之阳气深藏于根部。冬能藏精,至春则阳气升发健旺,产量自高。人亦如此,必于冬天深藏阳气,方能来春健康不病。

从这个角度来说,学中医要时刻保持着中医的思维,对于生命现象、生活所见及自然规律要有中医的分析。比如吃什么健康,不要总想着维生素、蛋白质,要分析食物的四气五味;雷电固然是带不同电荷的云层碰撞,但也要知道冬天打雷会外泄敛藏的阳气,至春易生温病;“瑞雪兆丰年”,是因为阳气更好地收藏。如此之类,皆需存心。

因此,冬日养生当重视阳气的敛藏,无扰乎阳,无耗其精。平时安神定志,使君火清明,以免妄动相火,伤精扰阳。饮食调养需重视养阴,根据体质,虚者补之,寒者温之。冬日天寒,宜食温,但勿过燥热。

立冬谈养生

入冬之后,当如何养生?《内经》早已给出了入冬养生的总原则:“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以下分而析之。

冬天寒冷,寒则伤阳,而万类生命必需依赖阳气,若阳气受损则影响生命,但生物各有其过冬方式。比如,树木则叶落归根;蛇、青蛙、乌龟、蝙蝠、熊等则冬眠;大雁、燕子等迁往暖和的地方;兔子、鹿、狐狸、麻雀、乌鸦等加厚身上的皮毛或羽毛。这都是动物的本能,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敛阳归根,保暖避寒。

天地之间逢寒冬则树木凋零,万类萧条,生命都去哪儿了?——都在避寒过冬。人为万物之灵,人比万物更适应冬天,所以人可以在冬天照常工作、学习、生活。但冬天水冰地坼,阳气闭藏,一切生活起居、工作锻炼、精神情绪等活动都当掌握一个原则:无扰乎阳。若扰阳则必然伤肾。

冬天阳气收敛于地下,虽然外面天寒地冻,但地下却是温暖的。动物知道藏在土里冬眠,不吃不喝,这是养阳,是使阳气归根。受天地规律影响,人的阳气入冬后亦敛藏于肾水之中,此时就不能瞎折腾,比如:有人冬季长跑、冬练三九、破冰游泳等等,这都是妄耗阳气的行为,是逆反自然。

不少人冬天会长膘,这是自然现象。我分析其原因有三:

一则,冬天温度降低,我们需要多吃些食物以维持体温; 二则,冬天阳气内藏,脾的运化功能增强; 三则,冬天运动减少,消耗也减少,慢慢就会凸起小肚腩,这有利于顺利度过冬天。况且,多数动物逢冬都会长膘,这本来就是自然规律。但有人担心长膘而在冬天减肥,这就是逆天之道了。

世界上不少国家热衷于搞冬季奥运会,这就要求运动员在严冬里坚持训练,并要在冰雪上展示运动成绩。从中医来看,入冬后阳气是要收要藏的,我们当静以藏阳,而不能剧烈运动以耗阳散阳。由此说,冬天若进行大量运动,这是逆反自然。当然,夏天可以适当运动,但若过度运动也会损伤阳气,照样不利于健康。

有人说,我身体健康,百邪不侵,我就是不遵守自然规律,逆天而行,但也没见生病呀。却不知,《内经》早已强调“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意思是说,人是天地生出来的,人的健康亦受天地四时的影响。若逆反自然,或许短期未见不适,但若长期以往,必然影响生机。所谓:“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有人问,立冬之后阳气要敛藏,那还能艾灸吗?我的观点是当然可以。冬天还有月亮的圆缺变化,还有每天的阳升阳降,艾灸能扶阳抑阴,有助于使每个农历月以及每天的阳气升起来。再者,艾灸能改善阳虚阴盛的体质,能缓解病痛的折磨,可预防感冒等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因此说,艾灸随时都可以做,冬天也可以。

立冬与养肾

立冬之后,天地之气机以寒水为主,肾主水,冬属阴,因此补肾要趁冬天。且肾为水脏,内藏先天精气,为先天之本。养好肾,不但能使肾主骨生髓、主二便及主生长发育功能正常,更可增加寿命。

冬天养肾,当用滋补,膏方甚好。借冬天阳气收藏之力以滋养肾阴肾阳,可使阳气更好地敛藏于肾水之中。所以说,冬天补肾,补的不仅是肾阴肾阳,还有肾的作强与伎巧功能,是体用双补。冬天补肾正如晚上睡眠,眠足精气爽,肾足神自旺。

养肾补肾不是只需要吃几付补肾药,或者吃几个月的补肾膏方,还需懂得肾的生理与病理,请参考我的文章《养肾补肾的方法》。

标签组:[健康] [养生] [中医] [健康养生] [阳气不足] [立冬] [董洪涛

上一篇【健康养生】中医养生有诀窍,记住六个字!

下一篇湿热体质在夏季有7大养生原则

相关阅读

相同话题文章

推荐内容

热门阅读

0.36592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