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中医养生的五大基本原则
原标题:中医养生学基本原则 • 节欲葆精
基本原则
节欲葆精
由于精在生命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使身体健康而无病,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养精则是十分重要的内容。《类经》明确指出:“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葆精的意义,于此可见。
葆精的另一方面含义,还在于保养肾精,也即狭义的“精”。男女生殖之精,是人体先天生命之源泉,不宜过分泄漏,如果纵情泄欲,会使精液枯竭,真气耗散而致未老先衰。《千金要方·养性》中指出:“精竭则身惫。故欲不节则精耗,精耗则气衰,气衰则病至,病至则身危”。告诫人们宜保养肾精,这是关系到机体健康和生命安危的大事。足以说明,精不可耗伤,养精方可强身益寿,作为养生的指导原则,其意义也正在于此。
欲达到养精的目的,必须抓住两个关键环节。
节欲
所谓节欲,是指对于男女间性欲要有节制,自然,男女之欲是正常生理要求,欲不可绝,亦不能禁,但要注意适度,不使太过,做到既不绝对禁欲,也不纵欲过度,即是节欲的真正含义。
节欲可防止阴精的过分泄漏,保持精盈充盛,有利于身心健康。在中医养生法中,如房事保健、气功、导引等,均有节欲葆精的具体措施,也即是这一养生原则的具体体现。
清心养神,不使邪念妄生,是节欲的关键。心藏神而寓君火,神宁心安则阴精固秘。若心神为外物所扰,欲火内动,君火引动相火,相火妄动,则易致阴精耗散。朱丹溪《格致余论》说:“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二者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动,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会,亦暗流而疏泄矣。所以,圣贤只是教人将心养心,其旨深矣。”张景岳在《类经》摄生类中还说:“今之人,但知禁欲即为养生,殊不知心有妄动,气随心散,气散不聚,精逐气亡。释氏有戒欲者日:断阴不如断心,心为功曹;若止功曹,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此言深得制欲旨要,亦足为入门之一助也。”从上述可见,要做到节欲,最主要是要做到清心养心。清心才能寡欲,可以做到不为声色所诱惑,不因情色而动心。
保精
此指广义的精而言,精禀于先天,养于水谷而藏于五脏,若后天充盛,五脏安和,则精自然得养,故保精即是通过养五脏以不使其过伤,调情志以不使其过极,忌劳伤以不使其过耗,来达到养精保精的目的,也就是《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避免精气伤耗,即可保精。在传统养生法中,调摄情志,四时养生,起居养生等诸法中,均贯彻了这一养生原则。
总之,养精之法,要谨避饥饱疲劳,尤忌喜怒失节。人在饥饿时,营养不充,脏腑精气空虚,如果入房再伤肾精,则更损其不足了。酒性辛热,热能伤阴。所以当饱食,尤其是酒醉之后,切忌房事,以免伤及脾肾。强力劳动,或者远途跋涉之后,肢体已经疲乏,筋骨软弱,急需休息,以资恢复。此时入房,易伤肝肾。因肝主筋,肾主骨,肝肾既伤,筋骨得不到滋养,身体就逐渐衰弱下去。所谓喜怒失节,是指精神活动异常,如喜、怒、悲、忧等刺激,使情志失调,气机不畅,如进行房事,更会妨碍气血的运行,有损身体。
“
明朝张景岳说:“欲不可纵,纵则精竭,精不可竭,竭则真散,盖精能生气,气能生神。营卫一身,莫大乎此。故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少病,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
而且节欲葆精也是优生优育的保证。唐代孙思邈指出:“胎产之道,始求于子,求子之法,男子贵在清心寡欲以养其精,女子应平心定志以养其血。”明代万全亦说:“男子以精为主,女子以血为主,阳精溢泻而不竭,阴血时下而不愆,阴阳交畅,精血合凝,胚胎结合而生育滋矣。”
可见节欲葆精对于人类自身以及后代的健康是很重要的。
上一篇:中医养生学基本原则 • 调息养气
下一篇:养生的四项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