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中医养生的五大基本原则
所谓养生的原则,就是在养生活动中必须遵循和掌握的一些主基本的法则。无论是饮食、运动、精神还是药物养生,都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遵循相应的养生原则米实行具体的方法,并通过这些途径来保养生命,获得健康的人生。主要的养生原则有:平衡阴阳、调和气血、在在育阴精、消静养神。现分别论述如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说: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治病必求于本。”阴阳,是自然界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而人体是自然界的一分子,自然也受到阴阳变化的影响和支配。中医理论认为, 当人体处于阴阳平衡的状态时,便是处于健康的状态。相反,当病邪作用于人体,人体的正气与之相搏斗,结果往往是使得阴阳平衡被打破,机体随之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中医就称之为阴阳失澜。《蒙问· 生气通天论》亦指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陈在这里可引申为相等的意思。陈阴阳,即为阴阳相等,各无偏胜,也就是阴阳平衡调和之意。而人体筋脉和颊,骨髓竖阁,气血顺从均是阴阳调和的效果。由此看来,保持人体阴阳平衡、协调是多么重要。
对于一个善于诊治疾病的医生来说,应当“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索问·阴阳应象大论》) 。对于一个养生者来说,经常检查自己体内有无阴阳偏盛偏衰的表现也是一个重要的养生法则。无论是对饮食、起居、运动、精神方面的调摄,还是在自我保健或药物的使用方面,都离不开平衡阴阳的宗旨。
一、调和气血
气,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精微物质,也是椎动人体内在各种机能活动的动力,是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人之有生,全赖此气”(《类经摄生类}) 。血是人体脉管内循行着的红色液体,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血二者充盈方能满足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气的运行方式称为气机,表现为升、降、出、人四种形式。升降出人必湖平衡调和而无偏盛或偏衰,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许多疾病的发生,都和气机的紊乱有关,如气虚、气滞、气逆、气郁、气陷、气脱等。因此,李东垣主张调节气机升降,维待其正常功能,来达到j养生的目的。
中医上称“气能生血”,是因为气的正常运行能保瘁各个脏’曾功能的正常, 从而保障中焦脾胃生化功能的正常,“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灵枢· 决气篇》) 。另外,血输布全身,滋养各脏腑、组织器官,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相应地为气机的调畅提供良好的条件。各种养生的方式,都应注重气机的畅达、气血的调和,从而使机体生理功能正常,保证人体的健康。
二、德育阴精
精,泛指人体内一切的营养物质,有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之分。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后天之精则主要来源于饮食。精主宰着人体的整个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的过程。明代医家张景岳在《类经》中明确指出:“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 。一语道破了在在育阴精的重要性,说明了养生一定要注意在在精。
若想达到养阴精的目的,有两个环节至关重要。一为节欲保先天之精。所谓节欲,是指对于男女之间的性欲要有节制.不可太过,但也不必绝对禁欲,符合正常的生理需求即是度。节欲可以防止阴精的过分泄漏,保持稍盈充盛,身心健康。二为保后天之精,通过调养五脏、调摄情志、劳逸结合来达到养精保精的目的。
三、清净养神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它统御精气,调节各种生理功能,是生命存亡的根本和关键。而在生命过程中,神又极易耗散受损,难于内守。可见,养生一定要养神,这是养生活动中一条重要的原则。
养神的方法很多,但以消静为主。《素问·病饥气宣保命集》中指出:“神太用则劳,其藏在心,静以养之”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失真论》)也强调了清静养神的养生保健意义。
清静养神的原则归纳起来大致有三条。一是不用神,以清静为本,无忧无虑,恬淡虚元,从而气可以绵绵自生:二是用神有度,少思少虑,不过分劳耗心神; 三是藏神不躁,经常保持乐观的状态,不作邪念、妄想。做到了以上几点,减少了私心,降低了嗜欲,就会很大程度上减轻思想上不必要的负担,有助于神气的清静内守,保持身体健康。
下一篇:春季调养五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