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玄武门之变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俄而东宫及齐府精兵二千人结阵驰攻玄武门,守门兵仗拒之,不得入,良久接战,流矢及于内殿。
《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中的这段话颇有深意,“流矢及于内殿”就是说箭都射到老皇帝李渊住的地方了,也就说,除了世人所熟知的玄武门战场外,很可能还有另外一个战场。
最大的可能就是李世民派兵入宫控制高祖的过程中,与皇帝身边的禁军也发生了一场激战。宫中的侍卫不可能都被李世民收买,而这场战斗很可能与玄武门同步进行,也就是东宫太子与齐王的兵马猛攻玄武门的那个时候。
要进一步证实我们的推测,有一些线索是不容忽视的:
一:翻开《唐书》中关于玄武门之变的记载,有一段内容让人难以理解,那就是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有一段时间突然从史料中消失了,一直到老皇帝李渊发出赦令后,李世民才重新回到我们的视线中。
在此我们不禁要问:无端“消失”的这段时间内,李世民去哪了?从某种意义上说,玄武门关乎李世民的未来,他不可能将一生中最重要的“战斗”完全交给手下的武将,而自己躲一边休息去了。
我们有理由认为,在“消失”的这段时间内,李世民最大可能是进宫消灭了禁军,控制住老皇帝和那些重臣。正是这个原因,才有了后来尉迟敬德手持利刃闯宫畅通无阻的局面。
二:在玄武门之变中,不光主角李世民凭空消失了一段时间,连他手下的八百死士也出现得很不合理。
太宗左右数百骑来赴难,建成等兵遂败散。
这里的意思就是玄武门都快接近尾声了,这些左右亲信才姗姗来迟,那这些亲信之前去哪了?
唯一的解释就是之前他们有更重要的任务,而这个任务只可能是随李世民一同进宫“囚慈父于后宫”。
从这些亲信骑兵的异样举动中,我们可以解读出三个方面的信息:它进一步证实了玄武门之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战场,它让我们看清了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的兵力部署,它向我们解释了玄武门之初,险象环生的重要原因。
关于兵力部署:在李世民制定的政变计划中,杀死太子和齐王后,负责防卫玄武门只能是常何等二线兵力,而最精锐的瓦岗猛将如秦叔宝等,则随着李世民一同进入了太极宫。
只有这样才能解释玄武门战场再遇险情的原因,那是因为多数精英都不在玄武门,留守玄武门的兵力实在是很薄弱,至于秦王府这个“第三战场,”肯定是早就做好了被攻破的打算。
及帝授甲宫中,后亲慰勉,士皆感奋。
这段记载来源于《新唐书·长孙皇后传》,也就是说长孙皇后一同随李世民进了宫,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们有理由相信,长孙皇后在玄武门之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李世民及瓦岗旧将负责对付宫中的侍卫,而长孙皇后则负责安抚那些嫔妃和宫女,道理很简单,太极宫战场和玄武门战场目的不一样,李世民进入太极宫是要控制老皇帝李渊,而不是无端的杀戮。
综上所述,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确实“囚慈父于后宫,”虽然关于这个具体过程,无任何史料可查,但我们仍旧可以通过其它史料来进一步推断出来。
对于李世民而言,当年那场逼宫行动想要完全抹杀难度较大,因此只能尽力掩盖,但是考虑事件的完整性,有关高祖的情况在史书中又不能完全不提,所以最后只能挖空心思地编造出高祖和近臣“泛舟海池”的一幕,之后又抛出“尉迟敬德入宫护驾,请降赦书”的粗糙情节。
然而,经过残留在史书中的蛛丝马迹,借助逻辑性的推演,我们最终还是在一定程度上,窥见了李世民向我们隐瞒的真相。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诙谐的角度解读历史,关注刚子聊历史,了解更多历史小故事。
标签组:[唐朝] [中国古代史] [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 [玄武门]
上一篇:李世民为何要发动玄武门之变
2021-07-08
2021-07-08
2021-05-27
2021-05-27
2021-05-25
2021-06-02
历史上大一统王朝统一中国都用了多久?保持统一的局面有多少年?
2021-05-27
2021-07-01
2021-06-19
202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