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小暑养生经

首页 > 健康养生 > 养生 > 正文 2021-05-14

发表自话题:养生经

  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进入小暑。小暑与小寒相时。

  小暑不仅仅是标志炎热程度的节气,在一个“暑”字中完整而全息性地浓缩着修身求真的内文明信息。

  小暑为每年公历的7月6~8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是特别热。这时江淮流域的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则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在这个节气里热带气旋开始增多。

  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们容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我们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功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

  小暑时节温度较高,降雨增多,即将进入三伏天。湿热重是其特点,此时是人皮肤病的高发期,如日光性皮炎、痤疮、晒伤、丘疹性荨麻疹等,因此要做到预防为主,尽量少到草丛、树荫下或潮湿、蚊虫多的地方,室内可熏蚊香。发生皮疹后可外用含有激素的各种软膏或霜剂,口服抗过敏药,注意最好不用红花油等,因为有时会导致过敏,使病情加重。

小暑节气的气候变化

  天气较热:小暑日“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于极点,故名也”,太阳黄经为105°。此时虽然天气已经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小暑已是初伏前后,很多地区的平均气温已接近30℃。

  多有暴雨:暴雨时常在小暑节气光顾中国的大部分地区。由于这段时间的雨量集中,所以防洪防涝显得尤为重要。有农谚“大暑小暑,灌死老鼠”之说,更有“小暑南风,大暑旱”,“小暑打雷,大暑破圩”的经验总结。小暑若是吹南风,则大暑时必定无雨,就是说小暑最忌吹南风,否则必有大旱;小暑如果打雷,必定有大水冲决圩堤。

小暑节气的人体反应

  易得胃肠道疾病:夏季饮食不洁可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如痢疾、肠炎等,若进食腐败变质的有毒食物,还可导致食物中毒,引起腹痛、腹泻,重者出现昏迷或死亡。气温高时,人体消化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食欲神经就会受到抑制。因此,人们在夏季往往吃得比较少。

  容易中暑:人体内的血流加快,心脏负荷大,人们最应该警惕的便是心力衰竭。在三伏天里,最易发生的季节病就是中暑。中暑主要是因为气温高、通风差、体热不能及时向外发散而造成的。

小暑节气的养生原则

  暑邪耗气防苦夏:“苦夏”是一种常见的暑热证,大多发生在体弱多病和中年脑力劳动者身上。苦夏是由于天暑地热,人体与气候不适应,造成神经功能紊乱和失调。常表现为:一进入夏天,就会经常感到头昏脑涨、全身乏力、倦怠嗜睡、食欲减退、精力不集中、心烦不安等。到秋日暑衰,各种不适便不治而愈,饮食和精力亦恢复正常。苦夏可以从饮食、运动、精神调养、合理安排生活起居等多方面进行防治。

  夏季养心戒烟、酒:烟、酒等不良嗜好对心脏循环系统的影响非常大,同时由于夏季炎热,心气易涣散,很容易引起各种疾病。所以,日常生活中应减少或戒除烟酒的不良刺激,做到心平气和。

  夏季精神调摄:盛夏季节,应安神调心,保持心境平和,即俗话说的“心静自然凉”。在夏季高温的刺激下,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往往会发生变化,如心火偏旺,人的心情会变得烦躁,情绪很容易激动,自我控制能力会下降。

清凉消暑,多吃含钾和酸味食物

  多吃消暑食物:“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三伏天的开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减少外出以避暑气。民间度过三伏天的办法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天气热的时候要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苡仁、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都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利于防暑。

  含钾食物补体力:由于夏天人们出汗较多,致使体内丢失一部分水分、盐分及一定量的钾元素,会出现倦怠无力、头昏头痛、食欲不佳、精神不振等症状。为防止缺钾,在日常膳食中可多吃大豆、草莓、桃子、土豆、紫菜、芹菜、毛豆等含钾丰富的食物。

  多酸生津兼敛汗:炎热夏季出汗较多,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脾胃功能降低。酸味食物能敛汗止泻、祛湿,可预防人们因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因此,夏季应适当吃些酸味食物,如番茄、柠檬、草莓、乌梅、杨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猕猴桃等。此外,持续高温下细菌易繁殖,多吃酸味食品可增加胃液酸度,帮助杀菌和消化。

小暑养生菜

  冬瓜海带汤:取冬瓜300克,海带50克,植物油、盐、鸡精各适量。将冬瓜去皮切块洗净,海带用水泡40分钟,洗净切丝。锅中倒适量植物油,油热后倒入冬瓜和海带,翻炒2分钟,加入适量清水,大火再烧8分钟,加盐、鸡精即可。此汤具有清暑利水的功效。

  丝瓜番茄粥:取丝瓜300克,番茄、大米各100克,葱末、姜末、盐、鸡精各适量。丝瓜洗净去皮,切小片;番茄洗净,切小块备用。大米洗净放入锅内,倒入适量清水置火上煮沸,改小火煮至八成熟;放入丝瓜、葱末、姜末、盐煮至粥熟,再放番茄、鸡精稍炖即可。此粥可清热解暑、化痰止咳、生津除烦。

宜饮用养心安神、清热解暑的药膳

  宁神养心茶:小麦50克,炙甘草25克,红枣5颗,花生100克,加水共煮,30分钟即可,代茶饮用。此茶有养心宁神、润燥和中的功效,对失眠、神经衰弱、精神紧张或精神恍惚的人疗效好,适合平时多饮用。

  清络饮:鲜荷叶边、金银花、西瓜翠衣(西瓜皮)、丝瓜皮、鲜竹叶心各6克,鲜扁豆花1枝,用400毫升水共煎,煮取汁200毫升,可代茶饮用。此饮具有清透暑热的功效。

小暑节气的起居养生

  晨练不宜过早:夏季天亮之前,空气并不清新。在日出前没有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周围并没有多少新鲜氧气,不利于健身;并且清晨气温偏低,如果衣着较少,易患感冒、关节疼痛、胃痛等病症。故晨练时间不宜早于早晨6: 00。

  应正确使用空调:夏季使用空调时,室温应控制在26~28℃,室内、外温差不宜超过8℃;定时通风换气,禁止在空调房抽烟。长时间在空调房间的人,每天要到户外活动3~4小时;年老体弱者、高血压患者,最好不要久留空调房间。

  夏不坐木:小暑节气时,因为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公园、小区里的椅凳等,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体虚或老年人如果在上面坐久了,会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病。

少商穴是治疗咽喉肿痛的要穴

  少商穴在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根0.1寸。取穴时伏掌于桌面,伸出拇指,并沿拇指指甲底部与桡侧缘各引一条直线,其交点即为少商穴,可用来辅助治疗咽喉肿痛。可以自己指压少商穴治打嗝,效果也是不错的。用拇指和食指紧压少商穴,直至有酸痛感为度,持续指压半分钟至1分钟,打嗝一般都可以停止。

要预防三伏天的中暑

  中医认为,夏天暑气大,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为心,暑气伤人先伤于心,并有“中暑者,中气虚而受于暑也”之说。

  如果身边有中暑的人,可用风油精把手涂湿或取盐一把,揉擦患者两手腕、双足心、两胁、前后心八处,擦出许多红点,患者即觉轻松而愈。上述方法适用于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

  夏季预防中暑的方法:避免在烈日下暴晒,睡眠要充足,讲究饮食卫生。进入夏季后,宜常服用一些芳香化浊、清解湿热之方,如鲜藿香叶、佩兰叶各10克,飞滑石、炒麦芽各3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饮。也可服用一些仁丹、十滴水等。

中医小偏方助你三伏天轻松度苦夏

  苦夏,中医称为“疰夏”,主要症状为不思食、恶心、头昏乏力、倦怠思睡、舌苔腻、汗多。中医认为,小暑时节气候炎热,气血由脏腑大量输送到体表,这时脏腑的气血就显得相对亏虚。另外,三伏天因天热下降,湿热交争困于脾胃,脾胃功能也随之减弱,从而出现了疰夏的症状。对苦夏的人,可服藿香正气丸,醒脾化湿,或薏苡仁、白扁豆、荷叶、大米粥以养脾胃,或辅以香砂养胃丸以健脾助消化。用党参、五味子、麦冬、当归、陈皮、青皮、甘草、黄柏、神曲煎汤,每日服用2次,连续服用1周左右,能有效预防疰夏。

标签组:[健康] [养生] [中医] [黄帝内经] [疰夏

上一篇钟南山的不老之道——健康生活养生经

下一篇十二时辰养生经,读懂一天的生活

相关阅读

相同话题文章

推荐内容

热门阅读

0.3535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