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承明制,为何明朝是嫡长子继承制,清朝是秘密立储制呢?

首页 > 综合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2021-06-15

发表自话题:玄武门之变掩盖的秘密


公元1644年明朝亡于李自成之手,崇祯帝以身殉国,享国276年的明帝国终是落下了帷幕。

明朝灭亡以后,清朝迅速做出反应,先是摄政王多尔衮联合吴三桂在山海关一片石大败李自成的大顺军队。不久又趁机入关,清朝由此从割据政权过渡成为大一统政权,开启了268年的历程。

清朝在入关以后,可以说除却自身的八旗制度特色以外,基本上全盘接受了明朝的制度,因此被称之为清承明制。清朝之所以这样做,一是以此方便拉拢前明的官绅阶级。二是自己本身制度并不完善,早在清太宗皇太极时期就仿明制设立六部等。所以入关后全盘继承明朝制度,以完善自身制度也是情理之中。

但如果稍微熟悉明清两朝历史的话,会发现明朝是嫡长子继承制度,而清朝则是秘密立储制度。既然清承明制,为何两者之间继承制度截然不同呢,为什么明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在清朝就行不通了呢?

首先来说说明朝嫡长子继承制度的优点,嫡长子继承制度出现很早,但在历朝历代之中,明朝可以说是执行的最为彻底。

而正因为执行的最为彻底,所以明朝的继承人方面,并没有出现血淋淋的兄弟相残乃至子弑父的事情。没有过诸如唐朝玄武门之变那般的血腥残酷夺嫡事件,也没有过诸如清朝九子夺嫡那般阴暗血腥的夺嫡事件。


可以说明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度,保证了政权平稳过渡,不至于出现自相残杀的局面。虽然这种制度下有可能出现平庸之主,但明朝发展到后面属于是监(司礼监)、阁(内阁)共理国政的局面,有着这两个机构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皇帝只需要在大事情决策上不失误就好,无形中是将嫡长子继承制度的负面影响减弱。

那么既然是清承明制,为什么清朝没有继承明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呢,而且这个嫡长子继承制度还是有着很明显的优点所在的。

原因在于所谓的清承明制,并非是真的继承明朝制度。而且清朝一开始就没有明确的继承制度,在第四位皇帝康熙帝在位时期才确定嫡长子继承制度,已经是晚了。而且其自身的八旗主仆关系特色,已经潜移默化成为一种传统,可以说是实施嫡长子继承制度的最大拦路虎,很明显康熙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嫡长子继承制度最后是彻底失败。

公元1644年清朝入关以后,清朝继承明朝制度之时,也按明制设立了管理太子事务的东宫机构詹事府,不过于当年裁撤。主要原因是顺治帝当时尚且年幼。顺治八年顺治帝亲政,次年复置此机构。顺治十五年又以“未有职掌”而“暂裁”。当时正是顺治帝与董鄂妃所生“朕之第一子”和硕荣亲王不足三个月早夭之际,顺治帝此举应该是表示自己没有想立其他儿子为储之意。


可以说在清朝刚刚入关的顺治帝在位时期,是清朝最接近明朝嫡长子继承制度的时期。不过因为清初统治者在立储问题上,因为受其关外时期的影响,所以立储与否,更多是随着统治者顺治帝的心情而来,因此并没有确定下来。

到了康熙帝在位时期,开始确定清朝的继承制度为嫡长子继承制度。

但嫡长子继承制度随着太子胤礽的两次废立而失败,可以说康熙帝的尝试以失败告终。

康熙帝的尝试为什么失败呢?

一是康熙教育不到位,平衡不了众位阿哥和太子的关系,使这些阿哥们对于嫡位都有野心。而且因为康熙朝才开始确定嫡长子继承制度,并且正式册封皇太子,所以太子的待遇方面,并没有平衡好,几乎追平皇帝,因此造成康熙与太子的对立乃至于父子反目成仇。

康熙帝在康熙四十七年回忆索额图的罪行之时,是这般说道:“昔索额图怀私,倡议皇太子服御俱用黄色,一切仪制几与朕相似。骄纵之渐,实由於此。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虽然是将他和太子胤礽父子间反目成仇的罪名归于索额图身上,但也可以看出康熙帝并没有平衡皇帝与太子的权力关系,这也是嫡长子继承制度最后失败的一个原因所在。

标签组:[历史] [中国古代史] [清朝] [明朝历史] [清朝历史] [明朝] [专门史] [康熙帝

上一篇玄武门之事是李世民忍无可忍的本能反杀吗?

下一篇李世民临终前,交给程咬金一个神秘任务,影响了唐朝两百多年

相关阅读

相同话题文章

推荐内容

热门阅读

0.10243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