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历史背景故事

首页 > 文化 > 正文 2021-06-19

发表自话题:元朝的历史背景

闻一多历史背景故事 以下文字资料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又名亦多,字益善,号友山,亦号友三,后改名闻多、闻一多。

浠水县巴河闻家铺人。

著名诗人、学者。

1909年入武昌两湖师范附小,1913年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

在校期间,担任《清华月刊》、《清华月报》 的编辑工作,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和文学创作活动。

1922年赴美,先后入芝加哥美术学院、丹佛阿罗拉多大学、纽约艺术学院学画,同时致力于诗歌的研究和创作,写了不少爱国思乡的作品。

1925年回国,任职、任教于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和北京大学。

1926年任《晨报》副刊《诗镌》编辑。

1927年应邓演达之邀回汉,在北伐军总政治部负责宣传工作。

同年秋到上海办新月书店,并任《新月》编辑。

次年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

1930年转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

1932年应聘清华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

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他积极参加,发表演说,支持学生爱国抗日运动。

抗战开始,清华和北大、南开等大学组成西南联合大学,他随校迁往昆明。

在西南联合大学期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并当选为民盟中央执委、《民主周刊》社社长等职务。

抗战胜利后,他更加积极参加和支持学生爱国运动。

1945年12月1日,昆明发生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一二·一”惨案,他亲自为死难烈士书写挽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出殡时,他拄着手杖走在游行队伍前列;同时撰写了《“一二·一”运动始末记》,将惨案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1946年7月15日,昆明各界为遭国民党特务杀害的爱国进步人士李公朴先生举行追悼大会。

在会上,他慷慨激昂地痛斥国民党蒋介石发动内战;会后遭国民党特务杀害。

闻一多早年参加新月社,主张新诗格律化,发表了许多有影响的新诗,后主要从事《楚辞》、《诗经》、《周易》等学术研究,成为著名学者。

其主要著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有《楚辞校补》、《怎样读〈九歌〉》、《乐府诗 》等。

他的诗歌感情激烈,形式精美。

内容上抒写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朱自清称他“诗歌爱国主义诗人,而且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爱国诗人。”(《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艺术上追求“三美”,开创了新格律诗派。

后期杂文创作,充满了战斗精神,是他为民主而斗争的有力武器。

闻一多一生,历经诗人、学者、斗士三个阶段,最后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诗篇。

1930年8月闻一多应杨振声校长之聘出任国立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陈梦家随来作他的助教。

闻一多以自己的诚恳与影响,广聘知名学者来校任教,先后有游国恩、方令孺、丁山、姜忠奎、张煦、沈从文等, 担任各门功课主讲,可谓名家云集,阵容强大,在当时国内文坛颇有影响。

闻一多最初赁屋于大学路,在学校的斜对面。

因楼下一层光线很暗,旋即搬到了汇泉,离海水浴场不远的一栋小房,出门即是沙滩。

他到学校,必经梁实秋家门,时常两人同行,鱼山路、大学路都是起伏的山路,二人扶手杖而行。

青岛有日本人开的“吴服店”,经营日式“和服”,闻一多以其宽袍大袖有中国古风,便买了一套来穿。

在汇泉住了不到一年,他把妻、子送回湖北老家,自己孤处海隅。

海风呼啸,有些凄凉,于是搬到了学校东北方的第八校舍,是孤零零的一座二层小楼(今“一多楼”),面对着一座坟山。

楼上有一套房, 内外两间由他住,楼下,起初住着黄际遇,以后由游国恩住。

扩展资料:

投身革命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闻一多随校迁往昆明,任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合并后的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面对严酷的现实,他毅然抛弃文化救亡的幻想,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和争民主、反独裁的斗争中。

1943年,他开始得到中共昆明地下党和民主同盟的帮助,党通过不同渠道,给他送去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

他开始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从根本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

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发表后,他表示五四给他的印象太深,《中国之命运》公开的向五四宣战,是无法接受的。

1944年,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后出任民盟中央执行委员、民盟云南支部宣传委员兼《民主周刊》社社长,成为积极的民主斗士。

1945年12月1日,昆明发生国民党当局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亲自为死难烈士书写挽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出殡时,他拄着手杖走在游行队伍前列,并撰写了《一二一运动始末记》,揭露惨案真相,号召“未死的战士们,踏着四烈士的血迹”继续战斗。

1946年6月29日,民盟云南支部举行社会各界招待会,他在会上宣布民盟决心响应中共的号召,坚持“民主团结、和平建国”的立场,号召“各界朋友们亲密地携起手来,共同为反内战、争民主,坚持到底!”


标签组:[中国近代史] [抗日战争] [文学] [西南联大] [闻一多

上一篇满江红的历史背景

下一篇红楼梦的历史背景在哪个朝代

相关阅读

相同话题文章

推荐内容

热门阅读

0.13546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