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肥胖的原因

首页 > 健康养生 > 养生 > 正文 2024-06-17

发表自话题:

文章目录

一、造成肥胖的原因(简述版)

二、引起肥胖的10大不良习惯

产生肥胖的原因(详细版)

造成肥胖的原因(简述版)

肥胖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遗传、饮食、运动,神经、内分泌的调控及药物等。

多数人的肥胖原因是摄入能量消耗能量,其实质是进食过多和体力活动过少使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不平衡,过多的能量以脂肪形式贮存,使体脂增多,脂肪组织增生,引起肥胖。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对于肥胖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一些肥胖患者常有家族肥胖历史。据统计,父或母一方有肥胖的其子女肥胖的几率为40%~50%:父母双方都肥胖的,其子女肥胖的几率将增加到60%一80%。

2.膳食因素

正常人的能量消耗与摄入能量相当时,机体不会产生肥胖。但是当摄入能量大大超过机体的能量消耗时.多余的能量变成脂肪被机体贮存下来。特别是摄入过多的脂肪时,更易于变成体脂贮存。因此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

3.社会环境因素

据统计,在发达国家中富裕的阶层肥胖的几率比中下阶层的低。其原因是富裕阶层的人吃的都是优质食品,也较为注意营养的合理搭配及参加户内外体育活动。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贫穷国家,肥胖主要发生在富裕阶层的人,他们的营养意识还较淡薄,而且习惯大量进食动物性食品、脂肪等高热能食品。此外,由于交通的发达和方便快捷,人们的活动量明显减少。,因此,体力活动少也是造成人体肥胖的重要原因。

4.神经内分泌因素

神经内分泌在调节机体的饥饿与饱食方面发挥一定作用。情绪对食欲亦有很大影响,饱食终日容易引起肥胖。

据报道,出生后的一年是人类脂肪细胞再生的敏感期,而且所形成的细胞长久不消失。故成人的肥胖从婴儿时期就开始出现者,要减轻他们的体重是困难的。另有报道,大约1/3的肥胖成人,其肥胖是从儿童时期开始的。由此可见,防止肥胖应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尽量保持膳食平衡,使能量的摄入与消耗基本平衡以维持正常体重。

引起肥胖的10大不良习惯

关于形成肥胖的原因,临床内分泌专家指出,引起肥胖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家族史的遗传.一个人是否会肥胖,遗传基因占很大的作用;二是后天养成的生活习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摄取的高油脂高蛋白高卡路里的食物也越来越多,而女性朋友又很不爱运动,特别是很多从事脑力活动的上班族,爱玩手机的拇指一族,每天坐着不动,也使肥胖的概率增高;三是精神因素,很多女性长期在快节奏、高压、压抑的精神状态下工作,使得内分泌、代谢等出现紊乱,这也会导致身体肥胖和更年期提前。

导致女性朋友肥胖的不良习惯还有很多,例如:

(1)经常边看电视边用餐,导致食量增大。

(2)口渴的时候不喝水,而大量饮用饮料,易造成能量过剩。建议饮用不含热量的茶水。

(3)吃饭速度快,会导致过度饮食,造成肥胖。

(4)早晨空腹,晚间暴饮暴食后不运动,容易造成脂肪堆积。

(5)经常饮用加白糖的咖啡,会摄入过量的糖分和热量。

(6)为了节俭,经常食用本已食用不了的食物。

(7)聚餐时经常使用共用菜盘,容易无限制地饮食,建议使用较小的餐具,少食为宜。

(8)夜夜晚酌,大量饮食。人体过量从酒精和米饭中摄取糖分,长此以往,肥胖是迟早的问题。

(9)贪图快捷,经常食用含热量高的食品。

(10)烦恼、生气时借暴饮暴食发泄,气消了,身材却肥硕了。

产生肥胖的原因(详细版)

肥胖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因病而引起的肥胖,它是因为疾病(脑炎、脑瘤、关节炎或需服用激素的慢性疾病或因生病服用激素)而引起内分泌紊乱造成的肥胖,这种肥胖称为症状性肥胖。这类肥胖病人占整个肥胖人数的5%左右。另一类肥胖则是由于在饮食过程中所摄入的热量,大大超过其本身所消耗的热量,而使多余的脂肪及其他养料在体内积蓄起来形成脂肪细胞,而导致肥胖,属这类肥胖的人称单纯性肥胖,这类肥胖人数占肥胖人总数的90%以上。

总的说来产生肥胖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遗传因素造成的肥胖

肥胖具有遗传性。遗传,是指父母或亲代的特征向后代传递的现象。遗传因素与肥胖的关系早已引起医学界所重视。研究表明,遗传不仅影响着机体脂肪量及其分布,机体热能摄入、基础代谢率、体力活动习惯及营养素利用等均与遗传有关。研究表明,父母一方或双方均肥胖时,其子女肥胖发生率明显升高。美国学者通过大规模的人群调查发现,在10~19岁青少年中,父母一方有肥胖者,肥胖发生率约为35%~45%。父母双亲均肥胖者,肥胖发生率高达70%~80%。而双亲都瘦或体格正常者,肥胖发生率仅为10%。

上述资料表明,肥胖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但在许多情况下,先天遗传因素与后天环境因素相互交织,不易分离。不同学者用体质指数(HMI)评估肥胖遗传度差异很大(在0~90%之间),所以有人对遗传的重要性仍持怀疑态度。最近的双生子及养子试验,为遗传因素的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同卵双胞胎人群中,一组出生后在同一环境中长大,一组生后住在不同的地区,各组双生子肥胖发生情况非常相似。后者,由于同卵兄弟(或姊妹)分别在不同的环境中长大,很大程度上排除了环境因素的作用。养子试验发现,收养儿童与收养父母体重间无明显关系,而与其亲生父母体重密切相关。

试验结果说明,肥胖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一般父母肥胖者,或其家族中有肥胖史的,其子女肥胖的可能性就很大。这类肥胖人,很难采取其他人为措施如运动、节食等方法彻底消除肥胖,只能在减肥后与自己减肥前相比,相对来说体重轻一些,运动减肥要困难一些。

二、饮食结构不合理造成的肥胖

先天遗传因素虽然重要,但并不起决定作用,后大环境因素如膳食行为、体力活动和锻炼、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对肥胖的影响起着决定性作用。改变后天环境因素比消除先天遗传因素容易得多,所以人们应着眼于后天环境因素的治理上。几个世纪以来,食物摄入在肥胖形成中的作用一直是肥胖研究领域争议的焦点,许多问题尚待解决。如胖人进食量是否比常人多?为什么人类不能自我调节食欲?脂肪与糖哪个更易导致肥胖?肥胖是单纯的营养过剩吗?饮食制度与肥胖有关系吗?关于多吃与肥胖,目前仍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些学者认为,胖人之所以胖,是因为他们吃得多;持相反观点者则坚持,胖人吃得并不多,基础代谢率低是肥胖形成的原因。然而最新的研究揭穿了胖人吃得少的秘密,有力地说明了过食是引起肥胖的重要原因。

第一个研究是母亲多吃与胎儿肥胖研究表明,如果母亲在怀孕期间,经常饮食过量,则会使饭后胰岛素分泌量大增,分泌高峰时间延长,这样母亲血液中的血糖水平会维持长时间的高水平,因而胎儿会获得大量葡萄糖,诱导胎儿脂肪细胞的形成。人体脂肪细胞的形成生要是在胎儿期完成的,因此到了青少年、成年以后,这些孩子所具有的肥胖倾向当然比其同龄人大得多。

第二个研究是过量喂养与婴儿肥胖,婴儿肥胖通常是与强制孩子进食,喂食谷类食物过早或喂奶粉浓度过高,食糖太多有关。l岁以内的婴儿如饮食过量,可促使脂肪细胞的过度增生,而脂肪细胞数不会因为以后的禁食而减少,所以肥胖的婴儿在成人后容易发胖。调查结果表明,1岁时体重就超过正常1公斤的婴儿,长大后发胖的可能性比低于此重量的婴儿大得多。长得快和长得好不是一回事。其他事实也证明,婴儿早期如果每半年就增长3.5公斤以上,今后发胖的可能性就会大增。婴儿发胖的原因涉及遗传、环境、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就包括过量喂养这一不恰当的做法。

成人过食与肥胖目前仍有部分学者认为,多吃与肥胖关系不大,他们指出有些胖人吃得并不多,有时甚至比瘦人吃得还要少,但是他们评价进食量的方法多是依靠病人自己的汇报,缺乏客观性。水双标记法可以准确测量人体在自由活动时的热能消耗。用此方法表明,胖人的平均热能消耗远高干正常人。因此,肥胖者的基础代谢并不低,而且此基础代谢远比肥胖者所汇报的进食热能高,说明胖人中存在着谎报进食量的问题。而且,越是那些屡次减肥失败者,谎报率越高。

一项专为胖人设计的问卷调查也表明,胖人常常忽视他们进食的食物。

偏食或饮食结构中所安排的脂肪、谷类及其他碳水化合物含量过大,引起热量入超,导致人体内脂肪沉淀、脂肪细胞增多引起肥胖。人们所需热量的多少依性别、年龄、体型、工作类型、生活方式及各人的生理和病理不同而不同。

一般说来在年龄相同的前提下,男人较女人所需热量多;青年人较老年人所需热量多;体力劳动者较脑力劳动者所需热量多;活动量大的人较活动量少的人所需热量多;所以我们在安排生活时不能单从自己的饮食爱好出发摄食,特别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食品的供应越来越丰富的今天更应注意这个问题。

三、运动过少也是导致肥胖的原因之一

现代城市人习惯优裕舒适的生活环境,缺乏运动、锻炼的意识和行为。

特别要指出的是很多人晚饭后,长时间地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很少走动,长此下去,不胖才怪哩!和热能摄入过多相应的是机体热能消耗过少,这也是造成热能代谢失调,进而引起肥胖的重要原因。热能消耗过少,在生观上可以控制的因素就是运动与体力活动。运动与体力活动过少,造成体内热能收大干支,多余的热能蓄积引起肥胖。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化与电与化的普及,使人类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在19世纪中叶,地球上生产和生活使用的全部动力中96%来自人和家畜肌肉的力量,仅有4%来自水轮、风车以及为数极少的蒸汽机。到了20世纪70年代,人和家畜的“肌肉动力”仅占总运动的l%,不要说工人和农民的劳动操作机械化,就连日常的洗衣、做饭也由机械代替了。快速便捷的交通工具,舒适而又方便的居住条件,完善的生活设施,门类齐全的家用电器,食物的半成品化等等,这些使人们逐步尝到了“肌肉饥饿”的苦头,肥胖的人越来越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出瘦人往往比胖人活泼、好动、勤快。有些胖人抱怨,我每天都坚持锻炼,可还是很胖。其实,应当指出,运动不是消耗热能的唯一途径,生活中的许多因素都影响热能的消耗。美国的一位运动医学专家曾对身体肥胖和体重正常的两组人每天的活动进行了比较,对比内容包括三方面:两者坐的时间长短;两者站的时间长短;两者活动时间的多少。对比调查结果得出:身体肥胖者比体重正常的人,每天坐的时间多17%,站的时间少15%,活动的时间少35%。

四、七情内伤也是肥胖的重要原因

七情内伤使人体中肝、脾、肾、股等功能失调,不能把多余的脂肪转化为热量排泄,而沉积于体内造成肥胖。社会对肥胖的发生,有着不容置疑的责任。社会的发展,工业的进步,不恰当的食物政策与广告宣传,以及社会偏见等是社会促肥胖因素。文化素质的提高,科学知识的普及,合理的食物政策及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则是社会抑制肥胖因素。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与疾病的观念也发生了改变。人是不能脱离社会而生存的,疾病的发生有其社会学因素。我国古代已有了七情致病的观点,其实就是从社会因素来探讨疾病的病因,不过仅限于描述社会因素对个体健康的影响。作为政府研究部门,应该正视社会因素对肥胖的影响。

五、精神因素,也是肥胖的一个原因

俗话说: “心宽体胖”没有思想负担,吃得香,消化吸收也特别好。或“借酒消愁”以大吃大喝来缓解自己不愉快的情绪,这些都能使热量大增,导致肥胖。并通过社会力量来减少肥胖,使其发病率降至最低程度。心理因素与机体胖瘦的关系极其微妙,不良的生活事件、恶劣的工作环境、精神压抑、感情冲动,可导致一部分人变瘦,也会促使某些人肥胖。肥胖者个人,应当区分社会促肥胖及抑肥胖因素,控制体重增加,提高生活质量。

大千世界,有人胖就有人瘦,为什么人的体型千差万别?有些人吃得再多都还是那么瘦,而另一些人却是连喝水都长肉。所以,那些说人发胖是因为吃得太多的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

其实归根结底,外在的表现还是反映了内在的一种气血盈亏,也就是说,人的体重与气血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怎么知道自己的气血是亏了还是盈了?又怎么将气和血的盈亏分开?这里我们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气血平衡的计算方法,即在知道自己的身高体重后.用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得到的这个数值被称为体重指数。

对于气血平衡的人来说,这个体重指数应该在18.5~25之间。超过了25就是气虚,超过30就是严重气虚。而低于18.5就是血虚。如此判断,简单明了直接可靠。

人一旦胖了,体重指数就会偏离这个范围,而超过了25的胖便是气虚的外在表现。人体一旦气虚,就会没有力量,而所谓的气化功能也就会减弱。减弱的气化功能会无法将多余的脂肪和其他杂质经由正常的代谢途径排出体外,久而久之.人就胖了起来。

具体而言,人发胖有着详细的机体响应过程。一顿饭下肚后,胃气开始对食物进行消化,之后通过脾气将消化后最精微的物质上传给肝。在肝里.这些物质被化成血液,后者再被输送到心脏,而那些消化后的废弃物则被向下传给大肠,继而转化成粪便被排出。

在这整个过程中,脾胃的作用最重要,它们是人体内食物能量转化最重要的T厂。在中医上,脾胃被称为后天之本。在后天之本这座工厂里.运转的推动力便是上面提到的脾胃之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气,犹如《黄帝内经》中所说,“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脾胃之气对于人体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另外,心脏中的运转动力就是心脏之气,它们负责将接收的精微物质溶进血液,并输运到全身的其他部位;肺中的肺气将呼吸进的新鲜氧气下输给心脏,再由心脏融进血液。

如此种种,人体中的元气、卫气和营气等与上面所说的几种“气”共同掌管着身体的新陈代谢和能量的转化,维持正常的功能和体型。

气血平衡者,体内的各种气运转正常,既不饱胀也不匮乏,所以,吃的东西该吸收的吸收,该排泄的排泄,该气化的气化,体型自然就会保持得当.不胖不瘦。而一个人一旦气虚,身体的气便会出现脱节的状态,进而导致整个过程的紊乱,即该吸收的没吸收,该排泄的没排泄,该气化的没气化。长此以往,这些物质就在体内积存,转化为脂肪,成为身体的负担,所以,可以直接地说,其实.人体多余的脂肪即被气化掉的垃圾。比如,这种垃圾存在于肝上就会成为脂肪肝,存在于血管里就形成了高血脂,存在于肚皮上就成了小肚腩。

总而言之,肥胖的真正原因其实就是气虚。而人之所以会瘦都是因为血虚导致的。与气虚相反,瘦的人是体内这种多余的气把不该消化的都消化掉了,使得整个人体的新陈代谢都处于一种病理性的亢进状态中.所以,常常说血虚者多火。

找到了自己胖瘦的缘由,我们在减肥的过程中也就更有针对性了。

标签组:

上一篇哪些星座在建立信任方面最为谨慎

下一篇怎样去老年斑

相关阅读

相同话题文章

推荐内容

热门阅读

0.23633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