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厨党的进阶之路,锦囊秘籍打包分享给你!

首页 > 健康养生 > 蔬菜 > 正文 2021-06-08

发表自话题:日常营养搭配食谱

生活中我经常会被身边的朋友问起:下厨是你的爱好吗?你把那么多精力和时间都放在做饭这件事上值得吗?

在回答这些问题前,先说下我所认为的“我和我的厨房关系”吧,参照一句流行语,就是:始于生存,久于熟练,终于改变。

我是江涛,作为一名资深的下厨党,我想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20多年的下厨经历以及在不同阶段的蜕变过程。

下厨党1.0

从厨房小白进阶为家庭口味厨

想必和我一样的70后都有类似的经历,记得二十几年前刚刚结婚独立门户时,下厨是不得已的选择。

因为需要吃饭,又受老一辈人的贤惠理念的洗脑。

于客观条件而言,以前也没有现在这样的就餐条件和多种选择,只能和老公两个人强行披挂上阵。

为了尽快可以把家撑起来、通过一日三餐把肚子填饱,我们从煮面煎蛋的二人世界,再到后来色味俱佳的节日大餐,一做就是二十几年。

要知道,我当年可是抱着做“厨神”的理想迈入厨房的。

但那些老旧的餐具、难耐的油烟、四溅的油点以及做完吃完后一片狼藉的水池,无不日日消磨着我做饭的热情。

这个过程中,我还有一个心理落差:
我发现,厨房小白变厨神并不是一夜之间的事情,这两者也并不只是几道菜谱的距离。
菜谱虽然能随手可得,却没多大用处。
每一道好菜都是通过多年对各种技术的积累和反复操练的综合体现;对食材、火候以及加工技巧的掌握也是在长年的烟熏火燎中锻造出来的。

因此,为了顾及家人的实际生存状况,只能降低口味和颜值标准,先学会把饭做熟,再逐步过渡到把饭做好。

根据当年的经验,如果您正处于厨小白的阶段,建议您可以先从以下几点试着做起:

1.让下厨这件事轻松点

尝试下厨、学习搭配食物

先尝试在一些不太重要、不赶时间的用餐时间下厨。

找一些轻松上手的基础餐来学习制作,尝试流程比较规范、食材相对简单、不需要复杂器具、制作总时间较短的快手简餐入手。

如:三明治、意面、炒饭等。

即便是各种方便速食,也可以参考211的结构比例,以主食打底、配上合理比例的高蛋白食物和蔬菜。

反复练习,并逐步替换其中的食材,形成口味变化,在这个阶段,关键是为了稳定在家用餐和亲自下厨的习惯。

2.提升下厨的成就感

专攻一类菜品、大胆尝试制作

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专攻一类菜式或甜品的制作。

比如:和妈妈或朋友学习几道拿手的家乡菜或家常菜;再比如在甜品烘焙上找到自己喜欢的口味和动手的乐趣。

还可以在简易炖煮煲汤中选择并配合各式食材,形成四季美味的汤品。

在这个过程中,追个网红、看个抖音教程都是可行的。

总之,保持喜悦和兴趣,一方面要大胆尝试,另一方面不要执着于“从头到尾亲手做”。

初阶时可以使用罐头、半成品佐料、速食汤粉、番茄酱、粉末状的杂烩材料、咖哩酱、速冻食品提高做菜的效率,还可以使菜肴美味可口。

重点是:一定要动手、动手、再动手。

在任何一个细分小领域里深耕制作之后,您虽然不是厨艺全才,但也能一举脱颖而出,获得相当的成就和满足感。

3.加强下厨的仪式感

经常晒餐、最大化利用厨房

如果您有一颗想下厨的心,记得每次做完后拍照、晒餐。

不仅要晒在外就餐的高大上,还要晒自己制作的小惊喜。

不但一日三餐多拍照,还要适当增加家庭或群体自制就餐的可能性,并在形式上提高用餐仪式感。

像是关东煮或是寿喜锅,约上三五食友,大家围座,自备底料和食材,也不是什么难事。而这个仪式感可以带来在家用餐的惬意与温暖。

逆袭的过程没那么艰难,您完全可以结合自身生活方式与经济条件,发挥厨房实用、效率、经济的核心优势,把厨房最大化的利用起来。

下厨党1.0版故事的高潮,其实还不是厨小白的逆袭。因为,那段青葱岁月很快就被更好的物质生活所淹没。

有了一定的厨艺基础后,为了让家中有着中国胃的俩父子吃好,我时常战斗在厨房的硝烟里。

在一切以口味为主的前提下,我尝试中西合璧、花样翻新。

下厨党2.0

为健康考虑将饮食结构进行大翻新

俗话说:中年人的生活没有侥幸,健康其实也不例外。

去年2月份,老公被查出患有冠心病,这种血管含有高脂类斑块及部分堵塞的情况。除了因为个人脂肪代谢能力的原因以外,更主要的问题就是出在了日常的饮食中。

由于起病的急迫与凶险,在后续康复阶段,不得不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特别是饮食习惯方面。

自此,我下厨党2.0版的序幕也终于拉开:这次改变,说好听点,是“进阶”,但其实是被动的不得已。

在刚刚把饮食做到口味轻、颜色轻、烹饪轻的最初阶段,我在下厨的过程中做了以下几个尝试:

1.三餐结构和采买方面的改变

大量购入蔬菜、调整各类食物的占比

将整体碳水占比较高的饮食中,减少主食并加大了蔬菜的比例,特别是以绿色、深色蔬菜为主。

除了蔬菜量的调整,我也将适量的水果纳入了菜品中。

根据蔬菜的储存和烹饪特点,我将蔬菜分为三类:打底菜、常备菜和新鲜菜。各种菜有不同的采购时间和加工方式,可以满足日常三餐的基本搭配。

1类:打底菜
根茎类蔬菜:比如胡萝卜、土豆、洋葱及各种瓜类。
根据它们储存时间长的特点,通常我半个月左右购买一次。这样既可以当配菜,又可以在时间少的时候替换主食。
2类:常备菜
西红柿、青椒、菜花、茄子等蔬菜。
它们的保存时间虽然没有打底菜长,却是我做菜的主力选手,通常我每周都要购买一次。
3类:新鲜菜
常见的叶类菜:茼蒿、油菜、小白菜及各种菌类等。
如果有时间,可以每天或隔天变化花样来买,没时间也可以适当放弃,周末再吃。

这样不论工作多忙,既可以随时在冰箱里找到菜吃,又可以避免大量囤积蔬菜而产生的浪费。

与此同时,用杂粮杂豆以及薯类替换掉了大量的精制主食。并增加奶制品及低脂肉类的摄入量。

2.烹饪方式和调味方面的改变

加工手法去繁从简、尝试自制调料

在菜品的加工手法上:去繁从简。

从原来的煎炸炒改变为蒸煮和生拌,每天三餐都计算并控制食物总能量。

降低油、盐、糖的使用频率。减除所有高能量的复合加工类的调味,丰富基础调料的选择和使用。

我把调料分为四大类:
1. 基础调料:盐、酱油、醋、糖等
推荐尝试意大利黑醋、有机醋、苹果醋、海盐等,在基础调料中去感受不同层次的味道。
2. 新鲜香料:葱、姜、蒜、罗勒、迷迭香、薄荷、香菜等
3. 干辛香料:胡椒、辣椒、孜然,肉桂、红椒粉等
4. 复合加工料:各式沙拉酱、照烧酱、烧烤酱、辣酱、果酱等

在做菜的时候按频率最先选择1、2类,如果有特殊口味要求会选择第3类,尽可能的少用或不用第4类。

如果觉得只放基础调料味道太寡淡,可以参照这两种处理方法:

1. 选择一些相对较低脂、低盐的复合调料使用(比如:低脂的蛋黄酱)。
2. 自制一些调料和酱类。

我的自制调料:

意面酱:
番茄肉酱:用油煸炒一些牛肉馅,再加入去皮番茄酱、洋葱、混合香草、番茄膏等熬制。
青酱:用鲜罗勒叶或鲜波菜叶,加入松仁、胡椒、奶酪或牛奶、蒜碎和橄榄油一起打成酱。
两款酱料浓淡各异,很适合日常吃意面或其他面类。
蒜蓉酱、罗勒叶碎酱:
把蒜做成蒜蓉,罗勒叶切成碎,分别浸在橄榄油中,放在密封的小罐里至少48小时,把蒜或罗勒的香味逼出来。
平常倒出来拌沙拉或炒青菜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沙拉汁:
日常建议以油醋汁为主。
推荐一款泰式的清淡沙拉汁:鱼露、辣椒碎、蒜碎、姜蓉、生抽、香茅杆碎、青柠混合。
做沙拉时常备:柠檬汁、鱼露、海盐、香油、橄榄油、亚麻籽油做日常调味。

以上办法,可以适当稳定住家人对新换饮食的坚持和喜好。

3.厨房收纳与设备方面的改变

巧妙利用冰箱、购入新晋厨房电器

除了保证厨房日常美观整洁的基本收纳方法外,为了保持蔬菜和其他生鲜食材的新鲜,冰箱成了此次整理的一个重点。

首先将食材进行收纳三部曲,区分为:室温收纳、冷藏收纳和冷冻收纳三部分。

1. 室温收纳:
推荐大家使用平价收纳神器牛皮纸袋和包装袋(适用于打底菜)。
2. 冷藏收纳:
先把买来的蔬菜去除外表的根部、旧叶片和泥垢,再使用厨房纸+保鲜膜或密封袋、收纳盒,储存起来(适用于常备菜和新鲜菜)。
3. 冷冻收纳:
纯生(肉类)、半熟主食类(土豆、南瓜、芋头、山药、杂豆、杂粮类)建议分装、分份。有条件时可以打印冷冻标签,在食用前一定要提前解冻。
4. 油浸封存:
蒜和姜片可以使用油浸的办法保存。

此外,为了避免食用外购食物可能摄入大量的添加成分,加大自制食物的比例,厨房还购入了面包机、蒸烤箱和轻食机等新晋厨房电器。

以上的改变,确实在短期内带来了我们生活和身体上的改善。

但同时我也发现,由于饮食在短期内的快速单一简化与结构性改变,身体也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反应。

制作的食物清淡了,整体厨艺的发挥上受到了制约,烹饪也少了不少乐趣。

如何找到属于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饮食平衡之路,我带着对饮食、治病、心理调试的种种思考,进阶到了下厨的3.0时代。

下厨党3.0

回归到健康和生活乐趣的平衡上来

随着对营养、科学减肥、健康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恶补,以及学习了若干大咖的专业课程。

我将“以治病、减脂、减肥为中心”的短期目标,再度调整到“追求整体健康和生活乐趣相结合”的目标上来。

这次确实是我这个下厨党的底层逻辑和行动上的整体大升级,因为如果没有下厨的硬本领在,营养知识也很难做到接地气。

1.掌握健康搭配逻辑

兼顾好看又好吃

即在日常饮食“能量守恒和充分自由”的信念的基本理论上思考和配搭自己和家人全天的食物。

按照211的饮食原则,采用四个拳头这样可视化的食物组合方式,是便捷且营养全面的搭配方法。

在厨艺上尽可能的开放和大胆尝试,提高对食物的现代审美认识与体验。

如何增加食物的颜值又做到平衡呢?

1. 菜品美:
在颜色配搭上下功夫。即搭配上尽量做到彩虹色,这样三餐呈现的颜值也会更高。
2. 器物美:
选取增加整体食物高颜值的器具,从大份变小份,从做多到做精。
3. 平衡美:
A. 享受每天食物结构的平衡。利用211饮食原则,每一个板块都可以混搭多种食材,就可以轻松达到膳食指南推荐每天摄入食物种类不少于12种,每周至少25种的目标,做到了有效率又达到营养均衡的目的。
B. 享受菜品口味的平衡。中餐做主打:选择最接近你生长生活环境的菜系,深入精进。西餐拓边界:先从意、法、西班牙开始,再学做几道亚系日韩泰料理,逐步拓展口味。

2.守住营养底线

根据需求再做灵活调整

由于身边很多家人和朋友都处在健康的波动期,所以要及时补充医学和临床营养知识。

并根据他们的身体状况来针对性的实施计划,例如:

老公有“心血管问题”:在饮食上低脂、低糖的要求。
儿子有“阶段减重增肌问题”:在饮食上减糖、增加优质蛋白的要求。
老人有“长期便秘问题”:在饮食上增加膳食纤维的要求。

根据学到的知识,尝试在饮食中找到方案,在下厨中调整某些食物的比例。

3.学会设定减压放松期

有的放矢,方能成就

为了稳定住合理膳食习惯,学会和家人一起设定阶段性家庭的减压放松期。

给一周或某一阶段时间的饮食,安排外出就餐的机会或饮食上的小奖励。让自己和家人有一个合理的饮食“放松”空间。

这样有助于全家人放松大脑和稳定住长时间的坚持。放松后再恢复原来的方式,在意识、身体和习惯上就不容易反弹。

❶ 如果您是一个忙碌的职场小白,建议先放弃做厨神的梦想,按照科学营养的模式,把外卖点好、把饭吃好、把身体照顾好。

❷ 如果您已经是一位下厨党,在能吃上饭、吃好饭的功能阶段精进,建议您用好厨房,累积厨艺,等待质变。

❸ 如果您有足够的时间和技术可以轻松驾驭厨房,希望您爱上并创新厨房,在变化的时代中乘风破浪。

回到我们刚开始的那个问题,下厨房对于我们每个角色和在不同的阶段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觉得:厨房,只是通向我们学会生活、理解生活、展现生活的一个途径,而不是目的。

但愿大家能在这个属于家庭、属于你、我、他的厨房空间里,通过共同创造和不断的学习,找到食物带给我们日常的温暖和生活的动力。

也最终找寻到那些因为忙碌而忘却的自己。

标签组:[饮食] [蔬菜] [营养学] [烹饪技巧] [厨房

上一篇中国饮食文化调查报告

下一篇孩子的饮食误区你家中了吗?快来get孩子的正确饮食搭配!

相关阅读

相同话题文章

推荐内容

热门阅读

0.35339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