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期饱食对体内酵素的影响
二、挑食对体内酵素的影响
中国有句古话:“饭要吃八分饱。”为什么要吃八分饱呢?因为吃得过饱会加重我们的胃肠道负担,人体内的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寿命比较短,平均每2~3天修复一次,如果你每餐都吃得特别饱,上一餐吃的还没消化完,这一餐又吃得很多,胃始终处在饱胀的状态下,久而久之,胃黏膜不能及时被修复,而胃不但要大量分泌消化酵素.还要大量分泌胃液,就会破坏胃黏膜,诱发胃部炎症、胃糜烂、胃溃疡等症。
空腹状态下胃肠道的血容量为人体总血容量的10%左有,饱饭之后,胃肠道的血容量高达30%,大量的血液集中在胃肠道内,其他器官,如心、肝、肺、肾、大脑等就会表现出供血不足。人出现脑缺血的时候,就会饭后闲倦,久而久之就会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智力减退、加速大脑老化。
肥甘味美的精细食物不但容易让人生病,而且过量食用这些食物会消耗掉体内的大量酵素,人体内的酵素本来就有限,如果长时间处在非常忙碌的状态,对体内的病理代谢就会反应迟钝,甚至发觉不了疾病的萌芽状态。
一项统计结果显示,以代谢综合障碍为代表的肥胖症、脂肪肝、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肾病、心肺气虚等都和饱食有关。
如果饱食的过程中没有足够酵素的参与,那么余下的食物进入人体之后就不能迅速被消化吸收,生理代谢会被迫重新将重心转移到消化系统中,进行新一轮的酵素消耗,导致人体中酵素缺乏。
当饮食摄入的能量超出机体代谢能力的时候,不但会使参与消化过程的酵素和代谢酵素被浪费,体内的抗氧化酵素的活性也会大大降低,身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会下降,进而加速细胞老化、变性、非程序化凋亡,加速人体衰老。
当人体摄入的热量减少20%的时候,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就会显著上升,长期过饱,细胞膜会增厚,细胞会变“懒”,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敏感性会降低,免疫力也会下降。
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放纵自己的胃,忘记了“八分饱”的饮食,经常是吃到撑,追求味觉上的享受和刺激,却忽视了营养的均衡、全面,形成了不良的饮食习惯,增加了慢性病的发生率。
饱食之前不妨告诉自己,自己现在的这种行为就是在消耗酵素,而消耗酵素就相当于在消化自己的生命,限制肥甘厚味食物的摄入,从现在开始节约自己身体内的酵素。
当可选择的食物种类变多、变宽泛之后,很多人却出现了偏食的现象,甚至只吃自己喜欢吃的食物而不吃自己不喜欢的食物。
比如,有的人喜欢吃肉;有的人喜欢吃甜食;有的人只吃某几种食物,其他食物一概不吃。,偏食的人首先面对的就是营养素缺乏的问题,长时间偏食,肯定会导致某一种或几种营养素的缺乏,如维生素、矿物质、辅酵素缺乏,体内的酸碱平衡也会受到冲击,导致酵素缺乏,成为多种慢性疾病的诱因,尤其是那些喜欢吃肥甘厚味而忽视蔬菜水果的人,由于摄入了过多的动物脂肪,慢性疾病的发生率大大增加。
甜腻之品多高糖、高油,高糖容易使蛋白质糖化变质,诱发神经损伤,削弱智力,加速大脑老化,孩子长时间高糖饮食易神经受损,智力下降,加速大脑老化。长期高糖饮食的孩子一般智力比较差,而且情绪不稳定,即使很少量的糖也可能将人体内环境导人混乱的生化状态,表现出口渴、多痰、失眠等症。过多的糖分摄入还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细胞,导致人变得易感,甚至会诱发免疫系统疾病。糖在糖尿病的发生过程中也有一定的作用,长期过量摄糖,身体控制血糖的机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此外,过量摄糖还会破坏钙磷平衡,导致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的蛋白酵素的功能降低,让这个分解过程处在混乱状态,而这个混乱的状态需要消耗掉人体中的大量代谢酵素来恢复正常功能,一旦身体中的酵素缺乏,疾病就会发生。
多项研究表明,糖除了能为人体提供热量之外,几乎没有其他营养价值,而且饮食中摄入过量的糖还会使钙、镁、铬、锌等矿物元素流失,诱发骨质疏松、过敏、免疫缺陷等症。人体在处理糖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酵素和营养素来参与,导致酵素和营养素共同被消耗掉,久而久之就会发生酵素缺乏。,
当人体接受药物、烟酒的刺激时,就会直接消耗代谢酵素用来解毒排毒。而且在用药的过程中经常会限制某些食物的摄入,而经常喝酒的人食欲一般不是很好,所吃的食物种类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缺乏营养和酵素。
少数人先天挑食偏食,很可能是先天产生消化酵素的功能有缺陷导致的,现在医学上还很难对其进行纠正,不过后天发生偏食的人居多,后天出现的偏食和心理因素、饮食结构、疾病状况、环境影响等有关。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均会导致体内酵素缺乏,进而诱发营养不良或免疫缺陷等。
在中医看来,每种食物都有其性味,只有准确地了解食物的性味,才能分析出食物的真正功效。而在食物的“四性五味”中,不管过食哪一性味的食物对身体健康都是不利的,比如过食热性食物容易上火,过食甜味食物容易沉闷、气逆作喘、面色发黑、肾气失衡等。
标签组:
上一篇:商业保险发生工伤如何赔付
下一篇:惹到这些星座,你算是惹到棉花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