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吸收能力差的表现
一、阅读能力差的表现:
一本书,花了别人几倍的时间还没看完;
看完之后,不知道在讲什么,没有一个整体的思路架构;
读了很多书,仍然感觉自己没有多少收获;
在与人讨论一本中的观点的时候,没有自己的见解;
与人分享一本书或其中某个观点、内容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讲或者讲的一团糟;
面对书中的观点,总是被作者的思路牵着走,作者说什么就是什么;
等等。
阅读能力实质上就是:眼睛识别和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
1、眼睛识别和吸收信息,在阅读方面就是“看”的能力。看谁不会啊?可事实上很多人还就是不会看。比如:①我一分钟能实实在在的看完2千字,而你只能看一两百字,你敢说你会看吗?②同样的阅读一篇文章,答案就很直接的在文中说明了,可看完之后你还在问答案是什么(相信很多写文章的人经常在评论区碰到这种情况)。
2、大脑处理信息,在阅读方面就是“整合文中现有信息,结合你已有知识,理解、分析、赏析所读内容”的能力。阅读中影响大脑处理信息能力的因素有两个:思维、知识(包括经验)。有思维没有知识,理解的会比较浅;有知识没有思维,理解的会比较慢。
1、眼睛识别和吸收信息方面。
阅读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无意识的把速度变慢,然后眼睛慢慢就不能很好的吸收文字,读着读者就不知道自己在读什么了,大脑一片空白。所以在读的时候,我们要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阅读速度,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
1)提高阅读速度,我们首先想到的会是跳读、略读这些,但这种阅读方法往往会导致我们忽略过多的细节,从而使得一些关键内容的缺失。比如:很多人往往比较喜欢读大小标题、段落的前后句子,而略过中间的内容,这种读书的方法,对了解大概讲什么是不错,但是对内容的理解、以及思维的锻炼是很不利的。就像“大道理大家都懂,但为什么是这个道理、如何体现、有什么用、如何用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所以一般情况下,跳读略读更多的时候,主要适合读网络小说。
2)扫读。这里说的扫读就是在传统阅读的方式上,加快速度一行一行的扫过文字,不过多遗漏文字的一种读法(如果你在看的时候容易看串行或注意力不集中,可以用一支细一些的笔,在文字下方快速的移动,引导着眼睛去阅读)。扫读是一种有重点的读法,扫读的时候,只在重点句子上停留,一般次要的、辅助的就简单过一遍。
扫读的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快速的分辨出哪些是重点内容。这里给你几点建议:①当你读到“新东西、有帮助、让你印象深刻的以及与自己思维不同”的地方,都属于对你有用的内容,都可以是你的“画线”对象。②根据你的阅读目的、需要来辨别。③当你读到不理解的地方的时候(一般不要死磕,做个标记就好,说不定读到后面就豁然开朗了)④当你在读到某一句话或某一个事例时,有了自己的见解或联想的地方(不妨停下来做个记录、因为灵感稍纵即逝)。
3)词组、短句或意群式阅读。词组、短句好理解,意群是一个稍长的句子分成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若干个短语,比如读一个长句子时,中间某个地方需要停顿一下,不然容易出现理解偏差,这个停顿的前面就是一个意群。
阅读中,一个字一个字的读是比较浪费时间的,平时阅读的时候要刻意的去练习:一眼看一个词组、短句或意群。事实上你可能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这样做了(大多数人对简单的文字、文章基本都是三四个字一起读的),只是还比较基础。
4)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一种建立在“视幅”和“感知”上的阅读,也就是说快速阅读不是一眼看一个字,而是一眼看“五个、十个”甚至更多的字,同时快速移动焦点到下一眼的阅读方法。快速阅读训练的是“眼睛快速看、大脑快速处理”的一种阅读吸收信息的方式。
一般训练方法和步骤(以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为例):①打开我们的视幅:视幅越大,一眼捕捉的信息就越多。②提高我们焦点移动的速度:也就是训练我们眼睛从这一眼到下一眼的快速移动,同时可以在快速移动中迅速准确的感知信息。③训练提高我们的感知能力:这里主要是指训练我们眼睛快速看清、识别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特别是高段位的快速阅读(一目多行、片式阅读),就需要很强的整体感知能力。④训练提高快速阅读中的:眼睛吸收信息能力和大脑处理信息能力(也就是快速理解):其实就是训练“眼睛和大脑的协调能力”。⑤另外,还包括训练克服音读、默读的习惯。
2、阅读中,大脑处理信息方面。
我们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依赖的是大脑的思维能力和大脑里的知识。我们大部分人的思考能力和知识一开始都是差不多的,但是随着后天的学习,差距就开始出来了。因为学习的过程不仅是积累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锻炼大脑的过程,这就是学习的意义所在。
学习自然是越早越好,我们没有时光倒流的本事,但我们有现在开始改变的能力。
1)学会抓重点及整合内容。
关于一本书中,哪些是重点,上面简单列举过几个,在读的过程中要留下记号和批注,这样方便你读完之后有目标的重点阅读和理解(简单的阅读一遍一般不会有太大收获,需要回看、重点思考和记忆)。
想要让更多的知识点留在脑袋里,要学会把零散的知识点整合一下。一般建议:以知识框架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来整理书籍,主要是书本的重要内容提炼,也包括自己在读的过程中的一些理解和感悟。这样的整合不是为了摆设,而是方便以后“经常”翻阅(回看的过程中,如果有新认识,记得添加进去)。
2)学会选读。有些书,我们不需要从头读到尾的整体学习,依照当下需求阅读学习相应的部分就可以了,等有需要了或者有时间有精力了再去完善其他部分或整本也不迟。比如工具类、指导类等的书籍,这类书籍的阅读就像在挖钻石,只要挖到钻石,其他砂石都不重要。
3)读不懂的时候该怎么办?
如果只是阅读中的少量内容读不懂,不要过分纠结(纠结或死磕只会是浪费时间),做个标记继续往下读就好。读完这个章节或整本书的时候,再回头看看,是不是理解了。还是不理解的话可能是你在读的过程中遗漏了某些关键点或者在作者的其他书里给出了答案。当然,读完之后对某些内容还是不理解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网上搜搜或者问问有学识的人。
如果是大量知识不了解,这个时候你就需要考虑换一本书了,换一本这本书或这个概念的初级读物。进行分级阅读和主题阅读,先把自己的理解能力提升上来。
4)学会分析,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我们在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往往会下意识的从你最熟悉的知识面去思考或者被他人引导着思考(比如作者的文字),这往往会导致理解的局限性。比如,在评价“李鸿章”这个人的时候,很多人会主观的觉得他是个卖国贼,可是当你从清政府、时代背景、外交、个人能力、局限性等多方去了解他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他。
5)多读。提高阅读及理解能力的根本方法就是多读。大量阅读的过程中,你总会找到最适合你的阅读方法。而且读的多、理解的也就会越多,理解的越多又折回来促进你更有效的阅读,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附)怎么才算读懂一本书?
读懂就是读明白。越明白的事情,越应该可以简明扼要地说出来。讲得出来的意思是,不能看笔记,要能够自然而然地就把这些事情讲得出来,又可以写得出来。
小提示:很多人觉得自己读不懂,就不愿意去读;或者因为读了发现难,就放弃了。难、不懂是正常的,如果一下子就懂,就明白了,那这本书对你的意义并不大。而且,也只有在不懂的情况下,经过你的努力有一天突然懂了,才是最开心的事。
标签组:[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