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一个大将的墓碑,揭开玄武门之变的真相,也让人看清了唐太宗

首页 > 综合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2021-05-25

发表自话题:玄武门之变真相

根据正史记载,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9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由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首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

正史以及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说唐评书中说,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配合默契,直到唐朝建立。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最大。

唐太宗李世民画像。

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比不上李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四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李世民集团也不服太子集团,双方持续明争暗斗。

在李渊的偏袒下,李建成集团逐步占上风,控制了局面。为挽回局面,李世民主动出击,在玄武门杀死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被立为太子,后继承皇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简而言之,这场1000多年前的流血政变,任何人读了官方史料后,都会得出一个结论:太子李建成嫉妒贤能,企图加害李世民,李世民迫不得已,为了自卫,被逼无奈才走了极端,发动玄武门之变纯属逼上梁山。

事实真相究竟如何?到底是谁的过错,导致了这一场骨肉相残的人伦惨剧?

千百年来,各种观点一直争论不休,莫衷一是。由于史料繁杂,年代久远,谁是谁非,仿佛成为一个不解之谜。

不过,唐朝初年有一员武将,全程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的全过程,是此事的亲身见证者。他死后,墓志铭中记载了玄武门之变的几个细节,为揭开玄武门之变真相,提供有力的佐证。

此人,就是唐朝武将常何。

影视作品中的常何形象。

常何曾经是瓦岗寨义军出身,后来才归降唐朝。他与徐世勣、秦琼、程咬金等人都是战友,不过比起这几个威震天下的名将,无论才能、声誉、职务、战功,都差得很远。

在唐初波澜壮阔的开国战争中,几乎难觅常何的一言半语的记载,属于那种泯然众人的普通武将。

在玄武门之变后,常何才渐渐有了起色,历任泾州刺史、右武卫将军、平壤道行军副大总管等官职,在唐高宗永徽6年(655)病逝。

他的家人请当时的弘文馆学士李义府,也就是后来的唐朝宰相,为常何撰写了墓志铭。正是记述常何生平的墓志铭,吹散了玄武门之变的重重迷雾。

常何墓志铭中记载:

“七年,奉太宗令追入京,赐金刀子一枚黄金卅挺,令于北门领健儿长上。仍以数十金刀子,委公赐骁勇之夫。趋奉藩朝,参闻霸略……九年六月四日,令总北门之寄。”

意思是说,武德7年(624),唐太宗把常何调入京师,赐给他黄金财物,让他担任皇宫北门、也就是玄武门的守将,并让他留心选拔勇健之人。

常何得以成为李世民的圈内人,经常出入秦王府,参与机密大事。武德9年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发生的当天,唐太宗特意安排他掌控好北门即玄武门的防务。

请注意,早在玄武门之变前两年,李世民已经在刻意安排武将掌管玄武门防务了,并一反常态予以黄金重赏,让他成为秦王府圈内人,明显有拉拢和把控常何的迹象。

换而言之,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并非临时被迫起事,而是精心准备、蓄谋已久的计划!

特别是李世民特意嘱咐常何,六月初四日掌控好北门,显示出两年来苦心拉拢常何的终极目的。

就在当天凌晨,李世民、长孙无忌、张士贵、尉迟恭、张公瑾、侯君集等骨干人物,加上70多人的小分队,全副武装,通过常何把守的玄武门,进入皇宫埋伏起来,毫无阻碍地完成了玄武门之变最为关键的一步。

在正常情况下,外臣携带兵器和武士,是根本不可能被放进皇宫的。

常何墓志铭中的几个细节,能初步证实,玄武门之变绝非临时意外,而是李世民精心预谋多年的夺权计划的一部分。

早在李建成与李世民关系恶化前,李世民就已紧锣密鼓地在关键岗位安插党羽亲信,并在事变当天发挥巨大作用。

玄武门之变后两个月,也就是武德9年八月初九日(626年9月4日),唐高祖禅位给李世民,自己退位做太上皇。

李世民登基,做了大唐王朝的第二任皇帝,即唐太宗,次年改元贞观。常何因功升职为中郎将。

一篇墓志铭,戳穿了李世民精心掩盖的谎言,让他英明正义的形象遭遇巨大挑战,脸面尽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

标签组:[唐朝] [中国古代史] [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 [玄武门] [墓志铭

上一篇玄武门之变真相:李世民割下建成的头颅,还干了一件卑鄙无耻之事

下一篇兄弟全家被灭逼父交兵权的玄武门之变真的是不得已而为之

相关阅读

相同话题文章

推荐内容

热门阅读

0.26674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