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阳消阴长主养肺,这些汤水助你滋补一秋

首页 > 健康养生 > 养生 > 正文 2021-10-14

发表自话题:秋天可以吃除湿回阳的药吗

谁能想到

最高温度攀升到37℃的今天

其实已经迎来了立秋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

立秋过后

人极易倦怠、乏力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此时进补十分合适

而在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养生

佛中医针灸科钟伟泉主任中医师提醒

市民应顺应秋季“阳消阴长”的特点

慎起居、节饮食、调情志

【起居养生】

秋季应做到早睡早起,注意添加衣物,防止因受凉而伤及肺部。

【精神养生】

保持内心宁静,情绪乐观,舒畅胸怀,抛开一切烦恼,避免悲伤情绪,是秋季养肺的一个好方法。

【房事】

秋季应注意顺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节制房事,蓄养阴精。

【饮食养生】

宜多吃酸性食物,如苹果、橘子、猕猴桃、白萝卜、白梨等,以收敛肺气,滋养阴液;少吃辛辣食物,如葱、姜等,可避免发散泻肺。银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有润肺作用,宜常吃。此外,秋季主养肺,可适当喝些鸡汤、骨汤等。

【运动养生】

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如爬山、打太极拳、游泳等,长期坚持可增强心肺功能。

【药物养生】

秋季药补的基本原则应以滋润为主,忌耗散。常用的药物有西洋参、沙参、芡实、玉竹、天冬、麦冬、百合、女贞子、胡麻仁、干地黄等。

秋天体弱,艾灸更佳

秋季气候多变,早秋湿热,中秋前后干燥,晚秋又以凉、寒为主,加之夏天人们的体力、精力消耗较大,体质相对较弱,容易出现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疾病。

道家真人丘处机的《摄生消息论》就有提到,“但凡春秋之际,故疾发动之时,切须安养,量其自性将养。秋间不宜吐,并发汗,令人消烁以致脏腑不安,惟宜针灸。”

因此,秋季进行艾灸,是祛病养生的一大妙招。大家也可以试试在家里灸一下这些常用穴位▼

1-肺俞穴

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其内应肺脏,是肺气转输、输注之处,为治疗肺脏疾病的重要腧穴,临床上用于治疗咳嗽、哮喘、咳血、肺痨及过敏性鼻炎等一些呼吸系统疾病。

2-肾俞穴

位于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等。

3-关元穴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关元不仅有强壮作用,还有培肾固本、补益元气、回阳固脱之功效。主治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

推荐:应季养生汤

1-无花果雪梨猪肉汤

【材料】

猪瘦肉500克、无花果8个、雪梨4个

【做法】

1、猪瘦肉洗净后,切成块。雪梨洗净,去核,每个切成4大块。无花果也清洗干净。

2、将三者一起放入砂煲中,加入适量清水,用武火煮沸后,再改用文火煲上2小时,出锅时,可以放入适量冰糖调味。不喜欢吃肉的人,可以选择不放肉,或者将肉换成银耳。

【功效】

雪梨有生津止渴、润燥化痰、润肠通便的作用,无花果能健脾清肠、消肿解毒、利咽润肺,同时还有一定的防癌作用,猪瘦肉也能滋阴清热。无法抵挡辣椒诱惑,经常吃辣椒的人,不妨多煲无花果雪梨猪肉汤喝,缓解一下辣味对肺脏的损害。

2-北沙参炖老鸭

【材料】

北沙参15克,枸杞子30克,老鸭200克,姜2片,黄酒6克,精盐、高汤等适量

【做法】

1、老鸭切块,汆水洗净血水,入盅内,洗净的中草药、姜片、黄酒、高汤注入盅内。

2、以食用玻璃纸包住,橡皮筋封口,入蒸箱炖2.5小时后,加适量精盐调味即成。

【功效】

北沙参性味甘凉,能养阴清肺、祛痰止咳。老鸭营养丰富、滋味鲜美,其性凉,既有滋阴养胃之功,又能利水消肿。二者共煮能滋阴补津,治疗慢性咳嗽,解渴降肺热。

3-霸王花煲猪骨汤

【材料】

扇骨500克,霸王花3颗,红枣3颗,生姜1块

【做法】

1、扇骨用流动的水冲洗干净。霸王花用清水浸泡15分钟,冲洗干净。扇骨加生姜,凉水入锅,大火煮开约2分钟,边煮边撇去浮沫。

2、焯水后的扇骨捞出,如果浮沫较多可用温水洗净。所有食材放入砂煲,加适量开水。大火烧开后加入少许黄酒、数滴香醋。转小火煲约2小时,加少许盐调味。

【功效】

霸王花又名剑花,因其花冠硕大,气势慑人,因此人们称其为霸王花。老广东素有“霸气横生、暑气顿消”一说,夏秋两季常用它来煲汤消暑祛燥。干花除了可以清热润肺外、滋补养颜外,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尤其对心血管疾病有较好的辅助疗效。

标签组:[健康] [养生] [中医] [中药] [呼吸道疾病] [雪梨] [立秋养生] [霸王花

上一篇养生:秋季感冒多发 汤饮+药粥 抗感冒有奇效

下一篇男性秋天吃一物按一穴,从此君王不早朝

相关阅读

相同话题文章

推荐内容

热门阅读

0.520822s